第二百七十六章 图穷匕见



  见场面终于平复下来,王世充这才施施然寻了个位置坐下,再次开口。

  却不谈道盟之事,而是近来江南时局:“说起来,如今刘贼死而不僵,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吐鱼二将居心不良,他们手下骄兵悍将也难堪大用。王某临危受命筹建江淮新军,如今已颇有规模。”

  “但募军只算起了个头。这之后,新兵训练、大军出征,水陆并进,安抚地方……这些全都是花钱如流水的事,王某实在愁得紧啊!”

  在场都是人精,听王世充说到这里已经明白,原来这王郡丞不仅仅是来当和事佬,还想趁机打打秋风。

  “江都乃是江淮重镇,库藏深厚,王郡丞为何要发愁?”

  问话的是玉清坛主。

  王世充不以为忤,道:“诸位有所不知,先前至尊下令在江都城四周营建行宫,郡中库藏已经去了大半。”

  “此后为了支援吐、鱼二将讨贼,余下库藏又去了大半。”

  “如今库中存粮只够勉强维持今冬口粮。兵甲之类,根本不够新军需求的百分之一,王某能不发愁吗!”

  “王郡丞讨贼灭寇,江南士民无人不是受益者。我玉清玄坛愿做个表率,捐出一半存粮!”

  “我金洞也捐一半!”

  “慧日亦然!”

  “法云亦然!”

  四道场纷纷表态响应,王世充连声道谢,大赞四道场明事理,有大局观,不愧是江南宗门执牛耳者。

  双方一唱一和,道盟众人哪里还看不出四道场其实是来给王世充做托的?

  “原来他们是打这个主意……”

  张氏宗主沉吟着,目光转向葛氏二老与陆馆主。

  三人暗中传音交流一番,很快统一意见。

  只要王世充不直接插手道盟内部事务,不妨卖他一个人情,以便早日将道盟的事情定下来。

  若他能因此反过来支持道门三家,那就最好不过。

  张氏宗主率先表态:“王郡丞此言不无道理。这样,我张氏各宗合共出粟五千石,稻三千石,外加布一千匹,各式金疮丹药三百斛。祝王郡丞马到功成,早日凯旋!”

  这个数量,已经占了张氏库存量的三成。

  虽然没有四道场直接捐出一半那么狠,但张氏不仅仅是一两个道场,而是在大江南北拥有大量族人、产业。

  家大业大,消耗也多,所以已经达到自身承受的极限。

  有张氏开头,其余各家也都分别给出了自己条件。

  陆馆主考虑到自家情况,给出张氏三分之一的量,稍稍低于葛氏,但比其他小宗小派要高得多。

  这个数量还不够先前从鱼俱罗那里薅羊毛得来的一半,对陆氏可谓毫发无损。

  主要是不想抢张氏宗主的风头。

  “诸位不愧是江南道门望族,有大家风范,王某先替数万江淮将士谢过了!”

  众人闻言纷纷松了一口气。

  哪知下一刻,王世充话风陡转:“但诸君久居世外清修,可能对行军打仗的消耗没有什么概念,更对南下讨贼的艰辛预料不足。”

  “你们捐的这点钱粮,不够。”

  这还不够?

  张氏宗主脸色一沉:“那王郡丞以为我等捐多少才合适?”

  “在刚刚的基础上,再多两倍。”

  “此外再凑出两千民夫,随军出征!”

  再多两倍!

  还要两千人!

  道盟众人纷纷倒吸凉气,

  刚刚给出的条件,基本都是各家承受底线,再多两倍……那真就是掏空家底了。

  这王郡丞刚刚还一脸慈眉善目,一转头却狮子口大开。

  你王郡丞打仗要消耗钱粮,我们就不用储备过冬了?不需要青壮劳力耕作了?

  怎么不直接上门抄家?!

  “王郡丞莫要欺人太甚!”葛氏二老直接开骂,“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出家人负担军饷徭役的先例。你一个小小郡丞,是打算代替皇帝作主吗?”

  王世充闻言,脸色一肃:“正因朝廷平日厚待出家人,如今国事艰辛,你们才更应该出一份力,以报答先帝与至尊的恩德!”

  眼见双方话不投机,葛氏二老拂袖而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