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抗旨入京的秦烈



大宋的兵部,因为上头还有个枢密院压制,为此存在感一直都很低。但今天的大朝会上,兵部尚书徐处仁,却得到皇帝赵佶的嘉许。原因嘛,自然是秦烈从济州呈送来的军报,枢密院忽略搁置。而兵部尚书徐处仁则揣摩出圣意,当庭向皇上赵佶报捷。并盛赞秦烈不但诗词乃是开宋第一人,甚至用兵方面,那也是堪当大任。“拟旨,秦烈才思敏捷,才堪重任,敕授朝奉郎,侍讲学士、领崇政殿说书。”赵佶向来凭喜好用人,秦烈才思敏捷,斗酒诗词百篇,这可不是夸张的传说,而是数千人亲眼目睹见证。之前秦烈离开京城之时,赵佶就有些后悔。但当时圣旨刚下达,为表恩宠,他随即又立即派出使者,授予秦烈银鱼袋、绯色官袍作为嘉奖。如今得知秦烈再立新功,赵佶自是欢喜不已。不但又连秦烈两级官身,更是直接把他调任到自己的身边听用。朝奉郎依旧是正七品散官,属于光有工资没有职权的职务。但侍讲学士则是正七品官职,以及崇政殿说书都是七品差遣职务,虽然这两个职务都是那种清闲职务。但却是天子近臣,随时都可以得到皇帝召见,并伴驾读书的。很显然赵佶这是把秦烈当成金丝鸟,准备养在笼中。当皇帝赵佶的这份圣旨,传到济州之时,秦烈早离开济州,正式在郓城就任已经旬日。当传旨的内侍省中卫大夫张笛,带着圣旨,笑盈盈的在县衙宣读完圣旨时。跪在大堂下的秦烈,磕头谢恩道:“微臣谢主隆恩,然请张內侍转达陛下,请恕微臣不能奉旨。”“秦知县,你敢抗旨?”张笛眉头一皱,一脸严肃的责问。“微臣微末寸功,安敢领陛下敕授?请张內侍回禀陛下,微臣初到郓城,城中九千口百姓,犹如麟儿嗷嗷待哺。”“微臣若就此转身离去,上愧对陛下授予微臣知县重任,下愧对全城百姓的期望。”“还请张內侍禀明陛下,微臣宁死不做那谄媚之臣,若陛下旨意要臣回京,微臣从此将不做一诗一词,情愿终老山林。”……当秦烈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这番话,被张笛原封不动带回京师之际,皇帝赵佶气的可是不轻。时赵佶正在文德殿上,陪驾有三皇子郓王赵楷、秘书监周邦彦、中书舍人李邦彦、以及礼部尚书蔡攸等朝中的饱学之士。“父皇,秦烈区区一个八品小吏,竟敢公然抗旨,必须予以严惩,以儆效尤。”郓王赵楷身高七尺有余,五官轮廓分明,长得那叫一个玉树临风,细看之下,与皇帝赵佶也有七分相似。尤其此子深的赵佶遗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故深的皇帝赵佶的偏爱,已经数次在公开场合。说郓王赵楷类己,尤其是月初太子赵桓提出,表示手头事务繁杂,辞去一些手头职务,表示要潜心读书。赵佶虽然盛赞了太子赵桓的恭俭之德,但转眼却加封赵楷为太傅。并提举皇城司兵马一职,更赐予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的权利。赵佶封赵楷位太傅,这分明就是让他与太子分庭抗礼嘛。其次又授予赵楷提举皇城司兵马,这支兵马可不是禁军,而是皇宫大院内的御林军。这就等于说赵佶把自己的安全,尽数交到赵楷手中。再次便是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的权利,这可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这恰恰说明皇帝对你的信任,因为按规矩无论是皇子大臣,每日出入中枢皇城,那都是有限制的。“陛下,秦烈抗旨,理应处置。”“但是,秦烈身为一县父母官,心存百姓,自知肩上责任重大。可谓事出有因,还请陛下从轻发落。”礼部尚书蔡攸,虽然与秦烈并不认识,但他却与郓王赵楷有嫌隙,原因是郓王赵楷,与他父亲蔡京走的更近。而蔡攸虽然是蔡京的儿子,但却视蔡京为拦路石,父子为争夺宰相之位,早已经撕破脸皮,成为一对政敌。“陛下,微臣认为蔡尚书所言有理。秦烈刚刚赴任,郓城百姓刚刚经历治乱。”“必然对新任知县翘首以盼,然而这个时候把秦烈调回京师,岂不是寒了百姓之心?”“更是寒了秦烈一腔为民请命的热血。”周邦彦现在也是爱屋及乌,对于秦烈自是颇为偏袒。

首先他欣赏秦烈的才华,其次因为李师师这个忘年交,嫁给了秦烈为夫人。单论私情,他也该站出来替秦烈说句公道话。再有便是从秦烈身上,周邦彦看到了年轻的自己。年少的时候,他也是意气风发,一心要想干些实事的。可这些年来他却一直在朝中,兜兜转转的担任清闲散官,以供皇帝赏乐为主。这种苦闷,他也有有苦难言。而现在皇帝调任秦烈入京,分明不是为了重用,而是仅仅供自己赏乐罢了。“父皇,周大人此言大谬也,要按周大人所言,他秦烈还成了一个铮臣?”赵楷讥讽的一笑,话中之意不言而喻。面对众臣的争吵,赵佶沉吟之下,遂摆手道:“张笛,你就再跑一趟郓城,传朕口谕,让他当堂书写做出诗词三首,否则朕定要治他个欺君之罪。”“微臣领旨。”张笛连忙上前应道。“等等,李邦彦你再拟一封旨意。”“敕授秦烈正七品朝奉郎,领济州防御使,权知郓城知县事。”“张笛,这封旨意在秦烈作出三首新作之后,你再进行宣布。”赵佶酷爱琴曲书画,又爱好奇花异石,可以说是多才多艺,在艺术上的造诣,可谓炉火纯青。但在做皇帝这个正经事业上,他却是完全凭借喜好。因为酷爱秦烈的诗词,他竟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出乎预料的决定。“陛下圣明。”对于皇帝当堂决定的圣意,虽然郓王赵楷心下不满,但也只得与众臣附和。说赵佶完全是凭借喜好干做皇帝的差事,可是一点都没有冤枉他。这正月刚被贬黜的高俅,在一连给皇帝呈送了几封哀求的折子后,赵佶便又让他回京了。虽然一时并未官复原职,但高俅却再次执掌殿前司,出任禁军殿前都检点这一重职。洛阳城京西北路安抚使高俅府邸。高俅原本以为这一次,怎么也得在洛阳待上个小半年,结果几封求饶折子上去。他就接到皇帝赵佶让他回京的旨意。“秦烈,朱桂纳,你们给我等着,别以为傍上太子,就能够踩在我高俅头上。”书房之内的高俅,脸上露出一丝狰狞的笑容。这一次他上的求情折子,之所以这么快见效,倒也是有一些其他原因。那就是他事先安排人,给郓王赵楷府上送了五百金,并且表态今后将会为郓王效力。之前郓王赵楷一直都有拉拢高俅,但高俅见皇帝春秋正盛,所以对于郓王赵楷的拉拢,都表现出若即若离态度。但一次落难,高俅知道太子这条大腿,是跟他无缘了。随即把心一横,投到郓王赵楷麾下,准备助郓王一臂之力,争夺未来的皇帝大位。“恭喜殿帅。”高俅左右心腹于直、温文宝、薛元辉,一脸谄媚的表达着祝贺之词。“诸位忠心,我都看在眼里,这次回京,我会向郓王推荐尔等,出任要职,你们要做好准备。”高俅颔首一笑,开口许诺道。“吾等誓死追随殿帅。”于直、温文宝、薛元辉都是落第的秀才,这些年一直跟随高俅左右,充当幕僚。“好说,好说……哈哈。”高俅伸手轻抚长须大笑道。郓城知县衙门。半个月时间,内侍省中散大夫张笛,竟然跑来郓城两次。说实在他自己都未曾想到过,这次他在宣旨之前,扯着鸭公嗓喊道:“秦知县,咱家在官家左右伺候十几年。”“抗旨不尊的朝臣,你不是头一个,但事后依旧能够获得陛下赞赏,升迁您可是头一位。”“秦知县,陛下的这份荣恩,你可记住了?”“陛下荣恩,微臣万死不足以报答万一。”秦烈当即表态道。“秦知县,那陛下口谕,要求你亲笔书写三首新词,不知你何时能够让咱家回去复命?”张笛对于秦烈今天的态度,自是颇为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