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家书-第2/3页





        南时想到昨天晚上见到的一幕,还是跟南三叔说了,毕竟住的这么近,南三叔迟早会发现,免得到时候再惹出来麻烦。

        南三叔犹豫片刻,毕竟是一帮乞丐,要是他们有什么歹心,反倒是好心做了坏事。

        南时见他犹豫,道:“我们就当不知道,两个院子交接的门再加一道锁,院墙那么高,也翻不过来,等过了这个冬天再说吧,都是半大的孩子,现在赶他们出去,可能会冻死他们”。

        南三叔终究不是狠心之人,点点头,“那我去摆摊了,回来带把锁,你自己好好休息,中午我回来给做饭”。

        南时点头,一夜没怎么睡着,现在困劲上来了,说了几句话,便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睡着之前,南时想,这木头床结实好看,就是不实用,倒不如盘个火炕,晚上睡觉也暖和点。

        这个时代还没有火炕一说,乡下人买不起木头床也会盘炕,但是不具备加热功能,就是土块垒起来的床,总得来说,人们还是比较向往木床,富贵人家女儿出嫁,嫁妆大比拼里面就有一个千工床,雕龙画凤,精美绝伦,所以南时想,不知道这个土炕有没有人会喜欢。

        从府试,院试,再到京城这一路风餐露宿,南时的体质算是练出来了,这种小风寒,两天姜汤一喝,第三天就生龙活虎起来了,这期间,南时琢磨了一下盘炕的技巧,趁着没事,又晒了一院子的土胚砖,准备大干一场。

        南三叔这一日回来带了一封信,南时接过一看,这是家书啊!,南贵写的家书啊!,他还是第一次收到,别怪他大惊小怪,现代的快递行业如火如荼,一个快递两三天就能漂洋过海,可是这是古代啊,他们才到京城十多天,家书就到了,这不得不让人诧异。

        南三叔道:“今日青峰护卫过来吃饭,把这封信交给我,说是池家商会收到的,他正好看见便拿了过来,池家铺子遍布大楚,也只有池家能这么快传递家书,不过能让池家商会带信,价格肯定不便宜”。

        南时打开信封,仔细看了起来,一边跟南三叔读,鼓鼓的信封里面信件分成两份,一份比较薄,只有一页多纸,字迹清秀,端正秀丽,一看就知道是他娘写的,信中问了南时一路是否安好,有没有生病,家中一切都好,勿念,南老爹因为造了水车,名声远扬,现在很多村子排队等他造水车,南宁跟在南老爹身后学习,进步飞快,家里生活也宽裕了很多,年后就准备翻盖新房,京城物价高,要吃饱穿暖,随信而来的还有一张一百两银票。

        第二封是南贵写的,应该是南宁,南站加上南贵三人的集合体,信件足足有五六页,原来这封信是他们走后一个月交给池家商会带过来的,他们走后半个月,朝廷的圣旨便去了,赐封南家为忠勇之家,赏黄金百两,族里欢天喜地的好久,决定给水车起个响亮的封号,或者写首诗赞美一下,还举办了征文活动,整个南昌府附近有才学的人都去参加比赛,南家村每日人山人海,参观水车的,参观御赐牌匾的,写诗出风头的,为此县里还出了一笔银子,准备修一条通往官道的平坦大路,村子里的人见每日人来人往,不少家庭还摆摊做了小生意,村长让村里的人在村口平了一块地,专门做集市用,现在不仅村里人去摆摊,还有隔壁村也有人来,南香大姑已经不去县里摆摊了,就在村口找了个位置,每日生意还不错,王家那一家人闹的太难看了,王掌柜跟人跑了,王婆子每日在家门口骂天骂地骂王掌柜,左邻右舍不厌其烦,王志的新媳妇生了,是个男孩,张翠翠借着孩子,每日指使王婆子干这干那,婆媳俩天天吵,有几回还动了手,王志那个瓜怂,话都不说一句,夹在中间两头受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