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天降正义:来接受天的审判吧-第6/7页





    天色也逐渐的暗了下来。

    要知道,古代是没有太多器物能发出强光。

    不像是后世,日食之下,其实还是看得见的,因为街道上到处都有光。

    换句话说,古代的日食之下,整个大地比后世不知要黑暗多少倍。

    而随着湛蓝的天穹变成了一片漆黑,宛如如磐的暗夜一般,伸手不见五指。

    整个玉林观再度恢复了静谧。

    所有人默契的闭上了嘴巴,伴随着“啪嗒”、“啪嗒”的声响,所有人都朝着天穹下跪。

    这是一种仪式,求老天饶恕的仪式!

    古人对太阳是充满敬畏的。

    《春秋内事》曰:“日者,阳德之母也”,翻译过来就是,太阳是一切光明的源头。

    《尚书·洪范》提出,“日者天之象,君父夫兄之类,中国之应也”,意思是太阳代表君王。

    《礼统》里说的“日者,人君之象”

    《易传》提出:“圣王在上,则日光明而五色备。”

    《礼记》中载“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

    便是为此,

    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皇室高官都会对太阳生出由衷的敬畏。

    而“日食”,不…准确的说,“天狗食日”这代表老天爷生气了。

    老天爷一生气,百姓们就不是敬畏了,而是改为了忌讳。

    且不论大汉,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一个部落,也是如此。

    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在伊朗高原上,米底王国和吕底亚王国的士兵正在交战,突然眼前一黑,太阳不见了。

    交战双方直接就吓尿了,扔下手里的武器不愿意再打了,双方将领更是约好,不再征战,他们认为这是上天的怪罪!

    1030年的夏天,在北欧的挪威发生了著名的“斯蒂克尔斯塔战役”,也是因为出现日食,双方惊恐不已,都说不能再打了。

    但是挪威国王“奥拉夫”比较刚,坚持要求手下士兵继续战斗,结果他在战斗中被打死,双方士兵都说,奥拉夫是受到了太阳的诅咒。

    再说,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时,建安五年九月一日也发生了日食。

    袁绍果断休战,可曹操偏偏不信邪,在日食这一天对袁绍发起总攻,可惜…曹操也没有躲过诅咒,大败而归,之后的战局只能采取固守!

    受到儒家“天人感应”的思想…

    汉代帝王秉持“圣人象之”的施政观念,从日食这个特殊的天象,帝王更加重视“改身修政”!

    所谓“日蚀,主行蔽明,雍塞。改身修政,乃黜不法。”

    至于如何“改身”,那自然得有人背锅呀!

    于是,大汉王朝,只要出现日食,就必须要罢免一个三公,以臣赎罪。

    便是为此,大汉做到三公这位置!

    看似高高在上,可他们最担心的,不是别的,恰恰就是日食。

    在两汉,因为日食而背锅,被罢免的三公就超过一百多位,且绝不复用。

    这很容易理解,在儒家君主受命于天这个理念下,哪个皇帝敢违背上天的警示呢?

    …

    “糟了!”

    玉林观外,一驾奢华的马车内,骤然发出这么一个声音,还是两人的异口同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