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玉堂与洵(1)



漆黑如瀑的夜空中群星璀璨,同袍环着千秋一纤瘦的身子,静静听着她均匀的呼吸,不知她做了什么美梦,嘴角一直上扬,引的人心猿意马。

        “小千,只要能逗得你欢喜,我愿意为你而改变。”

        他反复的想自己这几日与她相处的片段,她的笑容日渐增加,显然是如她所言,喜欢现在的自己。可是,到底该如何对一个人好?玄觉说的细节见真情又指的是什么?想到头都痛了,也没有领悟到什么有用的真谛。他只能长出一口气,算是无奈自己这颗榆木脑袋。

        天微微亮的时候,千秋一朦胧着双眸,环顾着渐渐向后退的树林,仰着头看了一眼正对自己温柔微笑的同袍,在他胸前蹭了蹭,便继续去见周公。

        山林之中安静平顺,除了将士们的脚步声便是鸟儿们的鸣唱,对于常年在疆场厮杀的人来说,这种宁静更像是暴风雨的前夜,祥和美好却更并不真实。

        时间缓缓而过,躲在白云后的太阳渐渐露出慵懒的身姿普照着万物,孟洵望着湛蓝的天空,眉头紧缩。劝降的和书已经送出五日却至今没有任何回应,他不知道陈玉堂是在举棋不定还是在按兵不动的请君入瓮,又或许他得回信已经在路上了。

        秦怀山深知孟洵的担忧,对于陈玉堂自己也是了解的,那是个认死理的犟脾气,当年平江城被围困他是力求死战的主将,更是在家主故去后带死士两次夜袭燕陈大军主营。

        后来听说他隐退山林,却不知为何在五年前突然被启用,还挑起了二川城守将的担子。他明明嫉恶如仇,为何又甘心为秦勇昌效力,难道时间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骨气与脾性吗?

        “玉槐山洵亮准恒,绵扬明允风怀堂。”

        淡淡吟着当年姐夫以十二个人名字所作的半句,孟洵回想着那些血战沙场却兄弟和睦并肩的日子,心中仍旧是物是人非的落寞。

        “孟洵,说不定玉堂的信正在来的路上。”

        “你信吗?我是这样劝自己的,可是我没有相信的理由。对于玉堂,我太了解了,就像了解我自己一样的了解他。”

        摇摇头,孟洵拍了拍秦怀山的肩膀,自己又何尝不明白他是在宽慰,只是大敌当前,这颗心还是要更透彻一些才能对得起身后这些甘愿为一统山河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

        花木云的副将杨宇骑着快马而来,他见了孟洵,利落的落马单膝跪地,抬首间眉宇间的英气竟与年轻时的陈玉堂有些许神似,孟洵一时间竟有些怀疑他是故人之子,攥着缰绳的手又紧了紧,深神思清朗,再看向杨宇,哪里还有陈玉堂的影子,只得自嘲的笑了笑。

        “报!”

        “什么事?”

        “启禀副帅,花将军命我来报,我军已按计划带兵从水路出发了。”

        “知道了,回去告诉花将军,计划不变。”

        “是!副帅!”

        秋季的天如婴孩的脸,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就黑云压顶,孟洵环视着周围的环境,此刻兵将们正处在山坳的入口,若敌军在两端制高点设了埋伏无异于自寻死路,他深深凝着山坳,却发现自己除了下令继续前行竟无第二条路可走。只是低首之际,眉眼间却闪过一丝势在必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