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将霍澜(上)



魏国是中原四国中占地面积最小的国度,但却是除了秦国拥有最多将帅才干的国家,抛却魏林的选贤任能,少年英雄辈出也是魏国百年历史上少见的时代。

        霍澜是魏国唯一能与秦国当年猛将孟洵并称于世的年少将帅,传说中出身于没落的文官世家的他自幼习武,耍的一手出色的长刀,魏国上下无处其右。十二岁初登战场,便与燕国老将燕驰战成平手,持续对战月余,凭借常山峡战役大破燕国引以为傲的蛇形阵,一战成名,被世人称为霍刀。

        如今霍澜二十一岁,为国立下战功无数,魏林经常在朝堂中称赞“国有霍刀,孤安矣。”只是战场上的霍澜总是带着一块与铠甲同色的银色面具,除了近身侍卫,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真正模样。

        有人说是因为霍澜人如其名,生了一副娇媚的女人像,为了在战场上保持威严只能效仿高长恭戴面具示人。但传说只是传说,谁也不知道霍澜面具下长了一张什么样的脸。

        此刻魏军的军营中,霍澜目光如炬的盯着羊皮地图上的一杆杆红色旗帜,微眯着眼睛,谨慎的整合着关于突然冒出来的起义军的各方信息,眉头越蹙越深,半晌,他索性直接扔了手中的木棍,瘫坐在太师椅上,闭目眼神。

        刘富来信中的内容早已烂熟于心,若非此番驱赶回鹘蛮夷耗费了不少精力,再加上有更深的计划,他断不会在唇亡齿寒的危机下苟且月余。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椅子的扶手,喃喃着“秦同袍”三个字,这个名字他是熟悉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或许是八岁那年跟着祖父出使平江城时远远的那一眼便对那个不苟言笑的少年燃起了好奇,又或许是十年过去了,他突然横空出世,却带着灭四国的决心,竟是那般愚蠢。

        “将军,城内探子来报,秦同袍带着援军已经进了颍州城。”侍从卓云双手举过头顶,捧着一封书信,继续道,“据说此次援军不会超过五千。”

        “五千?秦少将军还真是小看我霍澜。”邪魅一笑,他眉眼间闪过狡黠,“兵贵神速,他还真是迫不及待要与我一决生死。”

        “如此不识好歹之人,将军可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卓云眉眼间微微一笑,得意道,“咱们按计划行事吗?要不要再召诸位将军来商讨一番?”

        “不急,拿我的铠甲来,我且先去会会这位秦少将军。看他可有传言中那般神武。”霍澜轻哼一声,眉眼一挑,轻佻道,“都说虎父无犬子,秦长玉将军的长子,我还真是期待。”

        此时的颍州城内,同袍安顿好大军与千秋一,便与蔺桡便不辞劳苦的并肩直奔秦亮的书房议事。对于霍澜他是如雷贯耳的,魏国最利的一把刀,霍刀,绝对是不可小看的对手,相比于牛阳,年少的他更为令人忌惮。

        “少将军来了,快坐,劳碌奔波,怎么不歇一会儿呢。”

        满心满眼的都是心疼,秦亮的眼睛从门子打开的那一刻就没从秦同袍的脸上移开,同袍想,或许在他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个年轻时候的父亲吧。

        “战事要紧,对了,刚看到一辆马车离开……”

        “哦,我把念君送回去了。这边眼看着要打仗了,没时间陪她。”秦亮说这番话的时候,有些不舍,“还是让她呆在副帅身边比较好,副帅放心,我也安心,大家都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