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普及皇族常识
新来的宫女,多是从粗使做起的。像唐忆柳这样,一来便被带在公主身边的,少之又少。能随侍主子左右的,一般都是主子的心腹之人。总归要历练几年,能力忠心都无可挑剔了,才能有幸随时伴驾。也不知道这小丫头是哪里来的福气,竟第一眼就被公主相中了。
唐忆柳心中也暗暗叫苦,心说还不如把自己发配到尚食局一类地方做个粗使宫女,让自己默默无言地熬着就得了。这样一进宫来就被安排在公主身边,难保不会有那等眼红心热的,对自己使什么绊子。
延庆公主哪知道唐忆柳的小心思,只顾着高兴了。在宫里其实无趣地很,难道有个宫外的“老熟人”来了,定然是要让唐忆柳好好跟自己说说外面的事的!
但她也不能对唐忆柳太过热情了,以免有人生疑。因此只让方才带她过来的常嬷嬷,为她去安排住处,并让她换上宫女的衣服,带她先熟悉熟悉琼华宫。之后,教她一些基本的礼仪规矩,过几天再带来眼前听用。
于是,唐忆柳恶补了几天有关皇宫的各种常识。
大周朝是少有的皇帝主动退位的朝代,且退位之后,太上皇丝毫不贪恋权势,这种事实实地世所罕见。历朝历代以来,为了那张代表至高无上皇权的座椅,父子反目,兄弟阋墙,杀父弑母,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屠戮殆尽的居多,可年富力强主动让出皇位,且还一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皇族,从未听说过。
正因如此,大周朝也逐渐开始崇尚皇家的这种风气,许多权贵人家并不敢随意纳妾,更不敢赤裸裸做出宠且灭妻的行为。如若谁家出现兄弟相争的局面,更是会引起耻笑。更严重的,还会被御史台弹劾,葬送家族的前程。
如今太上皇同太后一同居住在永寿宫里,离琼华宫不远。另外一位德太妃居住的康宁宫,同永寿宫,琼华宫,成三足之势。德太妃只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张承宇,宇王。
前朝的皇帝,通常都会把自己年富力强的弟弟远远的撵去偏远贫瘠的封地,剥夺兵权,以图安心。但文德皇帝心疼宇王,知道自家这个弟弟生平无甚大志,只喜欢游山玩水。因此皇帝便在新都赐了一处大庄园给他,除了俸禄之外,平时也时时加以赏赐。不说金银财宝了,就是外藩进攻的新鲜东西,定然是要给宇王留一份的。
宇王今年已三十有三了,平素只要进宫,便要听自家母妃唠叨自己的亲事。不光如此,皇帝哥哥和皇嫂,以及柔太妃也是一样,不知道明里暗里为他相看了多少高门贵女。
宇王为免耳根受罪,近些年进宫越发地少了,只时不时托人从外面带来些稀罕物件儿,孝敬几位长辈和皇帝哥哥及皇嫂。
太上皇的后宫,如今也只剩这两位了。如今三人天天凑在一起打打叶子牌,喝喝酒赏赏花,太上皇早些年甚至时不时去皇家围场里骑个马打个猎,日子过得甚是逍遥自在。近些年实在是年事已高,骑马打猎的事情倒是不做了。
皇帝的后宫更是清静,除去皇后之外,还有一位贤妃,并一位昭仪,一位婕妤。贤妃是太子太师的孙女,姓王。太子太师是个不世出的贤才,当初是武德皇帝礼贤下士好不容易请来的。如今他年时已高,早就寻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颐养天年去了。
太子太师家人丁凋零,三代单传。到了贤妃这一代,好不容易竟诞育出了一对龙凤胎!可贤妃生下来体质便极弱,多方寻医问药也不见起色。到了最后,一位高僧说道,要么把她送去出家,要么就要养在皇宫之中。在宫里,有了龙气护体,才能安保无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