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道昭-第4/5页
“去弘扬此事吧。”老僧说。
弟子们战战兢兢的出去了,又只剩下我一个面对老僧。
“你又看见了什么?”
老僧问我,那好像爷爷般亲切的声音使我无从抗拒,我将看到的一切告诉了他。
“十二神将,原来是他们吗?我和他们相处了四纪却连他们的真身都不知晓,呵。”老僧自言自语的声音中包涵了太多的感情,喜悦、欣慰、惆怅、哀伤……
老僧的法号叫做道昭,是大唐三藏法师玄奘的亲传弟子。四十八年前,道昭奉天命开别尊之谕,渡海前往大唐,拜三藏法师为师,学习大乘唯实的法门。可佛法博大精深,年轻时的道昭无法理解学会,这样下去完成不了大王的重托,这使道昭很是苦恼。途经五台山的时候,有一道白光飞入道昭的口中,自此道昭的头脑变得特别聪明,那些晦泽无比的梵文他一看就能明白。后来面见三藏法师的时候,道昭的才智修养都大为提高,两人一见如故,畅谈佛法,引为忘年之交。玄奘对道昭极为看中,将大乘佛法尽数传授给他,这是玄奘的弟子们很不满,认为从一个小国来的僧人能有多少智慧,哪儿值得三藏法师这般敬重。三藏法师让弟子们半夜前去道昭禅院窥视,弟子们闻言而去,却见道昭在屋内诵经,口中吐出五六尺的白光,白光里佛印闪闪、妙音灿灿、朵朵莲花并蒂而生。
“每当半夜,便会有白光自我体内而出,助我研习佛法,贯彻经义,他们从不与我直接交流,我随察觉有异,也只是当做阿赖耶识变化、妄计自性罢了,却不想竟是如此呀。”
道昭法师悲叹道:“回想起来,我真的是喜爱佛法吗?我远赴大唐拜师求经真的是为了传道解惑吗?或许只是他们为了借用我的身体大脑来为他们弘扬佛法吧。”
“大师为何会有这种想法?”道昭现在的样子很不正常,令我很担心。
“方才还清晰的经义,此时再去想它又变得晦泽记不清楚了。那些佛法,我真的学来了吗?为什么他们一走,我什么都不记得了?”道昭歇斯底里的吼叫。
气力竭尽后,道昭法师瘫靠在桌角,嘴中喃喃:“我的一生究竟做了些什么呀?我的人生真的存在过吗?”
我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
“大师的过往小子不清楚,也不好品评,但现在的大师,无疑是真实存在的。”
道昭抬起眼皮看我:“你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思故我在。”我说,“既然大师在质疑自己的人生,那么大师的人生一定是真实存在的。”
道昭呵呵笑道:“缘起无自性,你或许只是我的一个幻想罢了。”
我说:“没错,我是幻想,神将也是幻想,一切都只是幻想,大师还在苦恼些什么呢?”
道昭一愣,默然道:“这句话,三藏师傅也曾对我说过。”
庭院里传来一个庄严的声音:“道昭,汝一生行善,修持正果,可即刻往西方极乐世界,受持罗汉位。”
僧人一生坚守戒律,持法修行,目的不就是为了死后能入极乐世界吗?我看向道昭法师,他却没有一点喜悦之情,反而是无尽的迷茫。
“那些善事真的是我做的吗?我当时真的是出于本意所作吗?我真有资格去极乐世界吗?”
完蛋,大师又在纠结了。
“不是您做的还能是谁做的?大师,您不会想说这世界都是虚妄,所以你做的善事也是虚妄吧?”我无语道。
“施主可曾听过一句谚语: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我只听过另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说,“不论出自什么样的本意,善事就是善事,就应该受到嘉奖。”
“那我应不应该接受这个嘉奖呢?”
“昔宋人爱玉,闻大夫廉洁,敬之,以玉赠,大夫辞之,曰:‘汝宝玉,我宝廉,汝赠我玉,汝失玉,我失廉。’不知大师心中是何想?”
道昭沉默许久,方道:“我行善,只是希望受苦难的众生可以减轻痛苦,并无成佛的执妄。”
“想来大师已有答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