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天为刀俎,人为鱼肉(1)-第2/5页
同知感慨道:“彦章,昨日都中传来消息,皇城司改组锦衣卫,由你那位至交好友贾少保出任指挥使,官升两级,至正三品,成为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手握大权,风光无限,真是圣卷独宠啊,你现在虽然只是个县令,但背靠这棵遮天大树,早晚得调回去,有他从中运作,别说是五品六品了,便是正四品也不在话下。”
文官们普遍不认爵位,视勋贵为祸国殃民的蛀虫,不会叫贾瑜为“贾伯爷”,亦不会称呼他的表字,因此只能用官名,锦衣卫指挥使是武官,他们也不待见,如此一来,只剩下一个太子少保了,所以称其为“贾少保”,即便这只是个虚衔。
开封县县令附和道:“同知大人所言极是,陈大人何不修书一封,烦央贾少保在朝中给您谋一个好位置?”他朝神京城的方向拱了拱手,以示对景文帝的敬仰,继续说道:“凭当今圣上对他的无上信重,只要他开口举荐,定能无所不允,一步登天实乃一件美事,何必在此苦熬出头之日,我等便是想要这个门路也没有呐!”
县丞大着胆子插话道:“陈大人,贵县在您的治理下,民生蓬勃,商贸兴盛,可谓是日新月异,您现在也积攒了不少资历和政绩,下官觉得,您是时候入朝为官了,只愿他日衣紫腰金时勿要相忘啊。”
其他官员一脸艳羡的看着眼前这个身着青色绣溪敕官袍,头戴乌纱帽,面容俊朗,身材高挑的青年,真是命好,有这样一个朋友撑着腰,兜着底,这以后升起官来还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再打熬个十年八年,别说是正四品各府知府和各寺少卿了,便是正三品的各部侍郎也能做一做。
陈淳是当之无愧的正人君子,非贾政这种沽名钓誉之流可以比拟,不喜欢被人如此的阿谀奉承,诚如眼前这些人所说,他只要向贾瑜开个口,几天内就能接到朝廷调令,至各部、院、司、寺、局、府出任要职,但他还是想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往上爬,而不是托关系,走后门。
“各位大人,请勿妄言,贾少保乃是以武立身的勋贵,只管军务,不插手政事,岂有一言便可升官之能?某不才,只愿效彷李公,从亲民官慢慢做起。”
众人只是笑,实则心里并不相信,要是你那朋友现在就给你搞个知府的宝座,我不相信你能经受住连升六级的诱惑,再正的正人君子也有私心和**,哪个不想年纪轻轻就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陈知府摆摆手,让他们回去各司其职了,把陈淳请到一边,叹道:“彦章,老夫在此地做了十二年的知府,自诩对得起头上这顶乌纱帽,现在人老了,以往奔走在田间地头,彻夜处理公务时积攒了一身的毛病,这地方的冬天又严寒,一到这个季节老夫便浑身疼痛难忍,如今只想换个地方继续忠于王事,之前写过好几次奏折进京,但都杳无音信,石沉大海了,难得机缘凑巧,你有这个能力可以助老夫一臂之力,老夫也不贪多,只求到江南鱼米之乡官复原职就好,老夫祖籍正是湖州府,那地方水土养人,老夫也能因此多活几年,再为百姓们做点好事,所以厚颜想通过你向贾少保表达祈愿,请他屈尊降贵帮个忙,他在圣上面前能说的上话,老夫这件费尽心思都解决不了的大事在他眼里可能不过只是几句话的小事,你看呢?”
说罢就要躬身行礼,陈淳连忙扶住他,说起来,这位知府也算是个好官,勤于本职,严格约束家族中的子弟,严禁他们出去欺男霸女,横行乡里,虽然昨天也收了一些当地豪强士绅敬献的贺礼,但这也是人之常情,试问天底下哪个官不贪?他一直以来又很照顾自己,不管这个照顾是不是有意为之,自己受到的便利是货真价实的,而且这个要求也不算过分,于情于理,自己都应该尽一份心力。
“知府大人,这件事下官应下了,回去后就写信给贾少保,备说此事,不过最后能不能成,下官不敢保证,请您理解。”
陈知府大喜过望,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如此便多谢彦章了,请转告贾少保,事成之日,下官必有回报。”
二人又说了几句,陈淳提出告辞,接过衙役递上来的皮鞭,一只脚刚踏上马蹬,还没有上去,他就听见街道尽头传来一阵呜呼哀哉的嘈杂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大群百姓鬼哭狼嚎着狂奔而来,负责保护府衙的兵士们如临大敌,纷纷抽出佩刀,挺起长枪,以为是发生了民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