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考校学问,为何读书-第3/5页



她平时虽然沉默寡言,与世无争,但心里却跟明镜似的,明白荣国府和她们娘俩没有任何关系,等贾母驾鹤西去后,肯定要分家,届时这对孤儿寡母的只能依靠贾瑜帮扶了,毕竟贾兰是他唯一的入室弟子,贾政和新任二房太太周氏怕是靠不住,反正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那样于礼,于理都不合,别人肯定会说闲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李守中这个老顽固很有可能会为了维护李家和他个人的名誉,而毫不留情的把她们娘俩拒之门外。

贾瑜已经挑明了,贾母死后,荣国府大房和二房立刻分家,二房全搬出去住,这样才符合国朝礼制,才不会被天下人诟病和抨击,贾母多次沟通无果后,只得恳求他把赖家的宅子留给贾政和贾宝玉,到时候再从大房分出一些产业给二房,他并没有立刻答应,目前还在考虑中。

在朝廷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而且还是一族之长,位高权重,贾瑜就是这么拽,站在大义和道德的制高点上,把贾母这个不讲理的老太婆治的服服贴贴。

“再说说关于这两篇的奥义。”

贾兰把看法说了出来,贾瑜点头道:“你的见解虽然有些浅薄,但你这个年纪能想到这些,已经是殊为难得了,很不错。”

“请师父解惑。”

“伐檀是中下层,特别是下层人民对剥削者的强烈不满,痛斥他们不劳而食,是对他们正义的责问,硕鼠之意差不多类似,为师之所以让你背诵这两篇,是想要让你记住,为官者,不能只顾着自己享受,更重要的是心系苍生,在这方面,为师也仅仅只是做到了一点点,你以后为官做宰,身居要职或者牧守一方,要像李基李大学士看齐,为民谋利、为民解难、为民请命、为民服务,这四个为民,你要牢记在心,过几日为师要去河南道开封府密县拜访一同年挚友,你一同前往,为师带你去身临其境体会一下真正的民间疾苦。”

贾兰大声把四个“为民”重复了一遍,拜道:“谨遵师父教诲,徒儿领命。”

贾瑜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兰儿,你一直都没有让为师失望过,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也有很多新奇等着你去探索,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拥有一副好身体,要劳逸结合,作息有度,勿要重蹈覆辙,明白吗?”

言下之意:你不要跟你老子学。

贾兰红了眼眶,在贾瑜身上,他感受到了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的父爱,他再次跪了下来,泣道:“徒儿自幼失孤,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不曾短了衣食,但却也是无人依傍教育,幸得拜您为师,不仅倾囊相授学问,关爱身心健康,更是言传身教为人品格和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则,您的大恩大德,徒儿无以为报,只愿待您将来垂垂老矣时,徒儿能做为儿子,侍奉身边,以全人伦,如此才不算枉了师徒的情分。”

“小兔崽子,我们师徒二人的年龄好像只差了**岁吧,为师要是七老八十,你也不会比为师年轻到哪里去,到时候指不定是哪个照顾哪个呢,哈哈哈。”

他的玩笑之言并没有缓解沉重的氛围,李纨跪在贾兰身边,流泪道:“叔叔,您待兰儿如亲子,事事操心,德比天高,恩比海深,媳妇同样无以为报,只能日夜为您祈福,愿您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大嫂子,兰儿跪我是应该的,我不仅是他师父,更是他长辈,又是族长,你跪我就不合适了,我们平辈,你还是我的嫂子,这如何使得?快快请起。”

李纨不肯,执意要给他磕头,贾瑜无法,只得受了她的礼,然后对贾兰说道:“我这个师父做的不合格,不能时时刻刻传授你学问,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为师不在的时候,你凡事要听李教谕和蒋先生的安排,这二位都是有学问的道德君子,休沐的时候多往他们家里走一走,代为师多照顾他们的家人。”

“师父,徒儿把每个月二两银子的月钱都暗中拿给李先生母亲抓药了,那位老太太身子不大好,一直在吃很贵的补药,徒儿留着这些铜臭之物也没有什么用。”

“晴雯,以后小兰大爷的月钱再加二两,毕竟是男子汉,身上不能没有一分钱,如果他哪天想请其他人家的小姑娘吃冰糖葫芦,要是没有钱就不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