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扶棺南下-第2/3页



三百三十万两的银票很好携带,一直在晴雯那里收着,目前只有贾瑜、林黛玉、华伯和晴雯四个人知道,其他人一概不知,这笔银子贾瑜会随身带着。

典籍和嫁妆就不好携带了,总不能一路带到苏州,再从苏州带回京城吧,贾瑜决定让华伯和贾琏用货船先一步把他们送回京城,二人自无不可,时值春天,风多水软,大概二十日之内即可抵达京城。

华伯是京城人,当年曾在万年县任主簿,奈何因品行高尚,处处受人排挤针对,不容于官场,后主动辞官,机缘巧合下和林如海结识,林如海赴扬州任巡盐御史时,他做为心腹幕僚一路追随,十几年没有返乡,家中早已没了亲人,用他的话说,此番回京就把老骨头埋在故里了。

贾瑜想替他谋个一官半职,他本来就是解元功名,又和林如海在扬州暗流涌动,腥风血雨的官场中摸爬滚打十多年,经验丰富,以他的资历,贾瑜托关系给他安排一个县令,完全没有问题,但他婉拒了,说想遵从林如海的安排,在贾瑜身边任一幕僚,替他出谋划策。

贾瑜同意后,他随即去城外码头租赁了一艘货船,临时护卫们用马车将嫁妆、典籍和其他要带走的东西运了上去。

众人在林府里用了最后一顿晚饭,随即贾瑜赏了厨娘们每人二十两银子,打发她们带着没用完的食材离开。

沐浴更衣后,贾瑜和林黛玉来到灵堂,依偎在一起,直至第二日的清晨。

洗漱罢,用完买来的早饭,贾瑜、贾琏、华伯、李纵和位怀清五人把棺椁从灵堂抬到外面准备好的马车上,府门口的街道上挤满了百姓,他们默默的看着,一言不发,气氛很是肃穆。

贾琏和华伯跪下来给林如海的灵位拜了三拜,随即带着吴嬷嬷的家人,直接去了城外的码头。

贾瑜对留下来看门的两个老仆交待了几句,让他们守好府邸,给他们留下一笔银子,随后关上了林府的大门。

一切准备就绪,李纵带着二十名护卫打头阵,贾瑜一身孝服,牵着装有棺椁的马车走在中间,林黛玉到底是闺阁女儿家,这一路上人山人海的,不宜抛头露面,她和史湘云坐一个轿子,四个贴身丫鬟坐两个轿子,随行伺候的吴嬷嬷和王嬷嬷走在林黛玉轿子旁边,位怀清则带着剩余八十名护卫殿后。

在扬州百姓的眼中,巡盐御史林大人是一位好官,此次他是为民而死,无数百姓纷纷涌到街道两旁,抛洒纸钱,十里相送,一些受过恩惠或者大仇得报的人皆是跪地大哭,嘴里喊着“林大人千古。”和“林大人走好。”

贾瑜牵着马车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跪倒一片,哭声一片,贾瑜代岳父不停的朝他们鞠躬致谢,至扬州主城门口,新任的扬州知府带着治下大大小小上百名官员伏地相送殁于王事的林文成公。

马车队停下,贾瑜走上前一一扶起几名领头的官员,新任扬州知府擦了擦眼泪,带领百官朝林如海的灵位拜了三拜,随后把贾瑜一行人送至城外二十里处才返回。

按照岳父丧事一切从简的遗言,贾瑜并没有让人吹打丧乐和抛洒纸钱,要不是有那一百名护卫跟随,他们一行人看起来和普通大户人家送葬的规格没有什么区别。

接到消息,途中各府县的官员们纷纷设了路祭,准备好茶水饭食,每到一处,贾瑜都要停下来代岳父谢过。

李纵带人在前面一里处开路,路上所有可能会挡路的商旅马车都被清理到一边,一行百余人,策马在平坦宽阔的官道上疾驰,一路朝苏州而去。

至太阳落山时,马车队已经进入常州府境内,是夜,贾瑜引着林黛玉等人,在李纵和位怀清贴身保护下,下榻官道边小镇中最好的客栈,其他人则在其他的客栈歇息。

两日后,马车队进入苏州门户之县,苏州知府引着一众官员伏道恭迎林文成公魂归故里,在他们的陪同下,众人来到了林家的祖坟。

贾瑜亲自拿着铁锹,给自己岳父在岳母坟墓旁边挖金坑,二十来个林家的后辈见状纷纷加入,一个时辰后,金坑挖好,再三修理后,棺椁缓缓放入,随后就是封土。

眼见黄土逐渐将爹爹掩埋,林黛玉哭到不能自已,史湘云紧紧的抱着她,跟着流泪,举行完祭拜仪式后,林黛玉抱着自己爹爹的灵位,在贾瑜的陪同下,将其送入林家的宗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