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斡旋-第2/4页
那瓦座下官员闻言脸色一僵。
原以为褚绥宁面嫩,还想趁此机会诱她一诱,没想到这女人比狐狸还精,坐在上头看了半天的戏,确切的话是一句也没从嘴里蹦出来。
她不了解?
这话三岁小儿才会相信!
褚绥宁单手撑着下颌,看向那瓦道:“北代对本宫所言有异议?”
那瓦吃了个闷亏,半晌才道:“……公主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褚绥宁抬手朝座下一指,“孙大人、季大人。”
两人应声出列。
“这是兵部侍郎孙大人,掌车马与甲械之政,旁边这位是兵部主事季大人。”褚绥宁神情大有睨视之感,语带压迫,“便由他二人协助上将军,一道与王上详谈,一应结果本宫皆会如实上禀父皇。”
由秦恪之领兵部重臣来与他们商谈?
北代几位老臣互相对视一眼,彼此都在眼中看到了忿然。
他秦恪之是什么人,征战数年甚少有过败绩,一柄长枪威震天下,铁蹄过处莫敢不从。由秦恪之来谈,北代还能从中钻到什么空子!
北代有人欲出言,却被另一晋国重臣抢了个先,开口驳斥道:“还望王上明白,既是对我大晋称臣,便要有为人臣子的样子。公主为君,岂敢不敬?”
褚绥宁唇角浮出一丝冷笑。
边境境况如何,没人能比秦恪之更为清楚。
于公,两国互裁境兵利于互相制衡,北代如今二十九部叛出已是自顾不暇,不愿与晋国再起战事。若是边城能得以安稳,于民养息亦是益事。
于私,既已做好要让秦恪之换防回京的准备,除却牢牢握在他手上无法撼动的云骑营,朔城其余数万精兵同样是块谁都想来叼上一口的肥肉。这样的筹码与其让褚尧州夺了去,不如趁此机会将冗兵一举裁减。
秦恪之躬身道:“臣遵命。”
——
房中窗檐未阖,透进一阵夜风,吹得桌案之上快要燃尽的烛火轻轻摇曳了下。
褚绥宁手中狼毫久悬未落,忽而一点浓墨滴下,在纸面晕开。
她轻声叹了口气,将笔置于笔架之上,拿起这张薄如蝉翼的信纸,以烛火引燃。
身侧忽然一亮,有人端来一盏烛台。
褚绥宁抬眼,对上一袭玄色衣角。
她将未燃尽的残纸弃于铜盆之中,像是并不意外秦恪之会在此时到来,微微一笑,“你来了。”
秦恪之颔首,“嗯。”
他脱去身上沾满寒意的大氅,俯身在褚绥宁身侧坐了下来,“臣途经正院,见房中烛火未熄,又听侍女说公主仍在书房,臣放心不下,便想过来看一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