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二十五年后的古董店-第4/5页
就算如此,把老祖宗的宝贝都给卖到国外去了,良心都钻进钱眼了,琉璃厂做古董的人依旧守着许多在外人看来不可接受的稀奇古怪的规矩。
到了建国后,琉璃厂销声匿迹了三十多年,其实暗地里也有些小偷小摸的古董交易,但是经过‘’和,古董交易基本上绝迹了,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搞对外开放老外能进来了,所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琉璃厂再度火热起来,后来因为琉璃厂设施和房屋比较老旧,收废旧物品的潘家园儿成了主流阵地,并且接过了琉璃厂的衣钵,将做古董的规矩全都继承了下来。
规矩就是为了防止恶性竞争,让古董这个行业里的人互相都有饭吃,大家都饿不着。
比如说摆在外面的古董,这里面就有一个门道。
所谓人分三六九等,古董也分上中下品,一般的散客游客,来潘家园儿就是张张眼,见识见识,看看古董,这种人你拿上好的古董给他,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而容易把你的古董给损坏咯。
而有一些人是真的行家里手,浸淫古董多年的那种,真货假货上手瞧一瞧,摸一摸,看一看,就知道来历,这种人是冲着潘家园的名气来的,有一些是外地来北京淘宝的“淘客”,都是火眼金睛的行家,你拿一堆假货丢在外面,别人一看,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么?
但是你全把好的物件摆出去也不成,你这么一摆,别家一看,豁,比谁的好东西多是么?
这一来就成了大观园了,什么幺蛾子都能出来。
所以我们都在固定的时间点,摆固定的东西。
上午潘家园没人来,中午下午来的基本上都是游客,改革开放后北京来了不少老外,祖国人民也有钱了,来北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你来旅游,你就要带点特产什么的吧?北京最不缺什么?历史啊,历史造就了文物,文物哪里找啊?潘家园儿啊!
于是造假的赝品多如牛毛,我虽然已经跟着九叔干了很多年了,也不敢说能完全分辨出真品和赝品的区别,但是拿赝品来忽悠老外我还是很乐意的。
到了下午快要晚上的时候,这个时候是真的“老古董”们出没的时候,我们各个古董店会象征性的把一些真的古董摆出来,示意咱们店是有真家伙的,但是上午那些人不识货,眼浅,不识老泰山。
这有个讲究,是关于古董这个行当的。
因为天色将暗未暗的时候,人看什么东西都容易看错,这个时候最考究眼力和判断力,尤其是在古董这个行当,这个时候来买古董,说明他对古董极其有研究,不怕被坑。
而做生意的人,到了下午黄昏的时候,也快要打烊收摊儿了,人心里都有点松懈,价格不会咬的比上午中午那么紧,因为上午下午的时候不愁人来买。
懂行的人管这叫“吊金眼”,意思是出来练习自己的火眼金睛,拾漏子捡大便宜的。
但是孙悟空也有看走了眼被妖怪迷了心窍的时候,看走眼了买了个赝品,怎么办?当作花钱涨见识了,总有让我撞见真货的时候,反正是‘吊金眼’练眼力界的。一般敢出来‘吊金眼’的都是有钱人,也不在乎那点钱,他们买古董就是随缘,看上眼了,我觉得是好东西,就买了,看不上眼的,我就觉得是假的。结果出来后知道是真的叫苦不迭,那就算自己和那古董没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