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邙山里的寻宝人-第6/7页
答案很快就来了,第二天晚上孙瑛鹊发来了信息,孙平生的人马到了目的地,不过他们知道封土堆和阴兵的存在,那两个外国人巴托耶夫和亚力托夫避开进入墓穴的左右两条通道,而是另辟蹊径,从封土堆的另一方挖了第三条通道,进入地宫,18个人轮番上阵,从最近的距离往地宫掘进。稍微熟悉盗墓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如果在古墓周围挖到一个正确的盗洞,那基本上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但恰好,这个古墓就是个例外。
自古职业盗墓者,按行事手段不同,分为四个派系,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卸岭力士”与“摸金校尉”有很大的不同,从称谓上便可以看出来,“卸岭”采取的是喇叭式盗墓,是一种主要利用外力破坏的手段,而“摸金”则更注重技术环节。
巴托耶夫和亚力托夫显然采用的是“卸岭”方式。
老边曾经对我说过:“如果倒斗人挖错了盗洞,或许也就是无功而返,如果不小心挖对了地方,那就面临这财与命的选择。而往往大多数人都会为了利益,抱着侥幸心理,最后死在这座古墓的大坑里。”
我也问过老边,为什么盗墓人叫做倒斗?
老边说:“现今盗墓者,都说自己是“倒斗”的手艺人,但是为什么管盗墓叫做“倒斗”?恐怕很多人都说不上来,这个词最早就是来源于摸金校尉对盗墓的一种生动描绘,中国大墓,除了修在山腹中的,多半上面都有封土堆,以秦陵为例,封土堆的形状就恰似一个量米用的斗,反过来扣在地上,明器地宫都在斗中,取出明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斗翻过开拿开,所以叫倒斗。”
巴托耶夫和亚力托夫他们在这个封土堆的外面挖盗洞,刚开始挖的时候,前面几米的土地都还算正常,挖到里面土质就开始有些松了。按照常理来说,这就是盗墓洞找对地方的标志。然而就是这种情况,给了他们错误的指引,他们纷纷进了盗洞。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一进去,滚滚的黄沙从四面八方喷出,全部人员湮灭在黄沙里面,一般摸金校尉基本也就出不来了。不过,巴托耶夫和亚力托夫显然是见过场面的人物,属于特别厉害的盗墓高手,一发现里面土质就开始有些松了就已经起疑了,所以早传出话来,让每个人留出退路,正是由于发现得早,孙平生的人马没有遭遇灭顶之灾,全部退了出来,如果动作稍微迟缓,绝大多数人都会死在了里面。
孙瑛鹊说,据她考究,当年墓主人为了防止他人盗墓,特意在墓葬的周围挖了一个100米的大坑,里面放了沙子和石块。周围都是坚硬的花岗岩,外面的人要想进去,只能从大坑所在位置进去,因为它是墓主人除了墓道留下的唯一出口。
因此,有经验的盗墓贼都看会到了这一点。竭力避免误入禁区。孙瑛鹊说,当年她参加科考的河南的一座2000年古墓便更是如此。她和考古专家挖开它的时候,发现里面有这样的大沙坑,有各个年代的人骨在里面。根据专家仔细研究,他们并非因为争夺宝物而自相残杀,而是死于同一个大坑,同一个陷阱,也正是这座古墓的神奇之处。
孙雨莺曾说古代防盗墓的方法无非是暗设机关和放毒,但是邙山不一样,这里是靠咒语和蛊术。我问:“孙大师,这邙山里面还不是暗设机关,哪里有咒语和蛊术。”
孙雨莺说:“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想说,别的地方主要依靠暗设机关和放毒,邙山防盗墓的措施主要是咒语和蛊术,并没有说没有暗设机关,我认为他们会遇到咒语和蛊术的,这么规模的墓,刘王候不会不用他擅长的那一套,你等着看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