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美人图(九)
昨日死,今日生,伊人已唱别君赋,君何故不辞行?山河之广,天下之大,无人曾爱他,遂长别故里,不问归期,只顾远走。
悄悄又一年,朱王朝末主陆温流登基,怀揣着力挽狂澜救世之念,又宠信奸臣偏安一隅地过了匆匆六载。
平乐六年春初,戎车百余乘攻关,兵临城下。
昔日的“燕俘”,他年的小王君南佛,今朝的晟王南赑,此一人,斩断了“朱”字锦旗,彻底结束了陆主治世的一百二十六年王朝光景。
朱王朝的腐木积攒了百年,人人恋着当初四国争霸时陆氏荣盛的辉煌,又傲于武宗创业垂统、熠帝平章程、孝帝功均天地、明帝仁政、元帝气吞山河,世人惯用帝王在位时的年号相称之,以显忆恩泽,却忘了先人终是先人,既已逝,谈何策国?
后代的君王守不了王座,仁爱难治乱世,沉湎酒色歌舞,流风遗烈必迎绝境。
不顾王朝形势,以为只要大铸兵器便能抗敌的末主引得民怨沸腾,其宠臣赴边关,仿成乐帝之举,以百姓为盾,亲献死城两座,世以为君王弃百姓,遂地方乱,江山不聚。
被逼得逃亡的末主终明白此生步步错,亲者离,仇者歌,他所钟爱的臣子回报给他的,回报给这个王朝的,是支离破碎的政权,是覆灭的国都。
亡国之君望着波光粼粼的西灵海,忆起武宗遗言,心忧而释然,携传国玉玺一跃而下。
“朕已两鬓斑白,双眼昏花,此生糊涂事桩桩件件,今时醒悟为吾后人书此言。”
“陆氏之起,是因韫朝不仁,朕生逢时,甘覆皇权,故而揭竿为旗,自封‘朱印王’。所谓朱印,不过君王玉玺红章,朕图权握利之心尽显面尔。”
“今人只知四国之争,未闻前尘事,若深究,朕之罪大矣。昔与厉仁兄,南贤弟共谋事,吾愧焉,陷厉兄命丧,南贤弟赠吾‘无情草’‘舍予花’意决裂,诚然为君者难有知心友。”
“我二人共同行军邬东与韫朝军奋战,幸胜,然江山不容二主,致使旧友争位。一方朱印王,一方神武王,龙虎斗,无人求败,为此所行诡计不在二三,如今想来徒留唏嘘。”
“一月吾以邯烟为都城建朱国,神武王军部下背主,李氏插‘信’字旗于沙西港;四月南氏起内乱,旁支分走神武王势力无数,于雏库建立燕国;遂神武王再无力与吾相争,只得屈居缪洛成晟国。”
“天下未一统,三国却愿以吾国为尊,年年供奉,共享百年和平。”
“朕言至于此,不是想彰显国威,而是要告诫吾之后人,毋因旧日辉煌而傲睨苍生万物。国之大,细想不过十城,若和必不战,若战必不歇,后世之君应永记此理。”
“信燕晟三国本为一源,虽曰四国,归根结底仅是我陆氏与南氏的纷争,天下久分必合,恐有一日三国同心,朱王朝无有还手之力。”
“难有王朝长存,只愿陆氏子孙,永不为亡国奴,纵山河破碎,也不损风骨。”
武宗早年骁勇善战,后生性多疑,甚至病重时下了令妃嫔殉葬的旨意,不见当年援救邯烟城百姓的善心。在他晚年,与妻离心,又疑皇家血脉,宫中隐有传言说帝患了疯病,少有清醒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