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 第44章 李玉英求贤育才1-第3/3页





        “签吧三毛,向老板可是真心诚意的,去他那可以施展你的才华。去吧!”李玉英被向老板的求才精神所感动,她反倒做起了张三毛的工作。

        张三毛是个忠厚老实的孩子,知恩图报,他还是看重了学校。他说没有学校让我习武摔跤,哪有我的名气。没有李校长安排我到电脑基地培训,更没有我的才华。是电脑、是摔跤成全了我。所以,他没有签合同,他只是同意向老板的意见,先去实习一段时间,实在不行再回到学校里来。

        尽管如此,向老板没有特别的宠惯他的习气,仍按公司发展程序考核锻炼张三毛。实习期间,他让他跟自己的表哥一起在电脑系统当电路方面的钳工。这个部就是以张三毛为主而设立的空架子,也是向老板有意识的考核张三毛的领导组织能力,看他在试习期能不能将它发展壮大起来。

        张三毛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实习期刚满,他就和向老板的表哥将电路钳工部,由原来的两人发展到了二百多人。这一下喜坏了向老板,他专车去精英文武学校将李玉英校长请来,在香格里拉设宴招待并让张三毛作主陪。李玉英当然知道向老板的醉翁之意是三毛,所以还未等酒宴开始,就劝说张三毛与向老板签订了合同。

        后来,向老板又让刚刚签完合同的张三毛当采购员、接待员,以至于让他到汽车驾驶基地学开车,甚至将一个车队交给他让他管理,张三毛都管理得井井有条。向老板更加器重这位从“精英”走出来的精英人物,特聘任他为集团中层、集团行政人事部副总经理。奖励他一块十多克黄金制做的,价值三千多元的公司司徽,还专门安排他到殴洲去参观学习。

        李玉英的故事太多了,让人举不胜举。樊青松说:当年一曲洪湖水,唱响了祖国大地,唱出了革命老区当年的精神风貌。然而,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广大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他们渴望文化知识,就像当年渴望解放那样的迫切需要。

        周升华、周升勇兄弟俩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不得不辍学在家。父母亲不忍心他们年轻轻的就荒废学业,虚度年华,带着他们兄弟俩个从洪湖来到了武汉,抱着试一试的思想找到了武汉精英文武学校的李玉英校长。李玉英不但免费接收了他的两个儿子,还破例接收了他们夫妻俩在学校后勤工作。

        周升华兄弟俩和张三毛一样的天资聪明,李玉英根据他俩的特点,让他们从电脑软件设计上突破。周升华一举攻下多个难解的问题,李玉英虽然仍有留他在校工作之意,她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是再有个姑娘的话,一定让她嫁给周升华。”

        李玉英虽是一句重用人才的戏言,但还是经不住用人单位的软磨硬缠,最后还是被一家公司挖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