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8章 大火难熔赤诚心2-第2/3页
在街后那宽阔的河滩上,则呈现出了另一番的热闹景象。两岸那一排排粗壮的杨柳树下,临时搭起了戏台,四台对台戏各有绝妙的技艺:一台唱的是《姜女寻夫》,一台唱的是《苏三爬堂》,一台唱的是《周公显梦》,一台唱的是《状元打更》等地方戏曲。洪亮的高腔,清丽的曲调,惟妙惟肖的表演,不时地激起一阵阵的叫好声。
靠西一边则是挂着赵氏、李氏、韩氏京山三大姓牌子的比武场。赵氏六兄弟舞着数丈长的龙,龙头时而仰天长啸,时而俯地低吟,忽旋起若风,忽飞掠若云;李氏五兄弟舞起双狮绣球的热闹戏,韩家尚未出阁的小妹身罩大红短衫,脚蹬火红色的绣花鞋,把个绣球抛来抛去,宛如流星般让人眼花缭乱。两狮忽而摇头晃脑,忽而憨态逗人,忽而左腾右旋,忽而纵身跳跃,忽而就地翻滚,忽而四脚站在一个大圆球上,前滚后退定立,演到**处,竟摇摇摆摆地爬上了由四张大方八仙桌叠起的高台上翻起了斤头,大有腾空飞跃、挟风揽月之势;李氏四兄弟则是高跷彩莲船,李氏老大涂着个五花大脸,手舞木桨,他家老二,则扮成黑脸太婆,穿黑色镶边大肥裤,一手拿着根长烟袋,一手摇着只大蒲扇,脑后盘着田螺似的发髻伸出一尺多长。老三蹬着三尺长的高跷,画妆成披红戴花的浪荡公子,肩上斜挎着丈余长的红绸带,牵着由老四撑的旱船,老四年方十六,一脸书生气,巧妆胭脂彩粉,活脱脱一个光彩照人的俏媳妇。桨在摇、船在荡,时而似在风平浪静的碧波上轻轻摇晃,时而似在逆水行舟的激流中剧烈颠簸,时而似在风高浪急的波峰浪谷间忽起忽伏、忽飞忽掠,老三时而弓腰,时而后仰,环环相扣,险象横生,最后总算挣出了狂风巨浪,到达平安之地。
整个过程,就是船过三江从危到安、艰苦搏斗的情景,直看得围观者圆瞪大眼,伸长脖子,聚精会神,喘不过气来。临到老三跪地,翻滚跃身跳起,大家那一颗颗高悬的心才扑地落下,拍手叫好!
划船的李老四,一手掌船,一手轻拂额头上的汗珠子,稚腔脆调地唱起了即兴现编的新鲜莲船词儿:
囤儿尖------哟呵
仓儿满------哟呵
彩莲船儿------哟
划得欢哪个------呀呵咳
前湾划了到后湾------呀喂子哟
阿哥加把劲------哟呵
欢庆哪个丰收年------依呀呀喂子哟
------依呀呀喂子哟
划呀,划呀!
划呀,划呀!
------
这边曲调高亢,群情振奋,场面热烈;那边舞狮的又吼起了一阵阵的喝彩声:在不足两米宽的高台上,一只狮子仰躺在上面,四脚灵活地拨动着一只绣球,绣球之上,另一只欢眉喜眼的狮子,四脚不停地前后移动,台下的人仰得脖梗子生痛,急忙勾头左右摆动两下,即又两目凝盯绣球上的狮子,他们始终为它们捏着一把汗。
靠南边那片往日空寂的沙滩上,此时人声鼎沸,正南正北向高竖两根数丈高的沙木“门”字形木架,架楣上垂吊两根离地面有丈余高的粗长丝麻绳,绳下端紧系一块涂抹红色的脚踏板,这就是京山有名的荡秋千比赛场地。荡秋千是一种充满危险和刺激性的竞技项目,也是京山小伙子们大显身手、亮本事的大好机会。每逢节日前,四乡八村的青年人齐聚在秋千架下,以谁荡的高度最大、次数最多取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