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第13章 避武斗以武养身1-第2/4页





        时间在一天天的推进,马英在一天天的见长,她的苦日子也在一天天的渐近。

        1966年,由于“文革”的兴起,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文革”热潮,各大中小学都积极地参加了这一运动。从小范围的学生运动逐不上升到派别组织,最后发展到工农兵参加、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派别斗争。马英缺少欢乐的童年,就是在那个激情的岁月里度过的。

        马英的母亲会武术,且又是物资战线上的“红”色标兵,两派组织争着拉她。因为红人的影响力大,组织的牌子当然就硬,拥护者、支持者就多,当然队伍就庞大,革命造反的气势就宏伟。

        但李玉英有李玉英的观点,她是党组织培养起来的标兵,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没有党组织那不是一盘散沙了,旧中国不就是一盘散沙才受到各国列强的欺负。***好不容易打下了天下,你现在要造反,要踢开党委闹革命。要造谁的反?要革谁的命?***把你养大成人了,养成了反目成仇的冤家。她不干!一家组织也不参加。

        人世间就这么无情,在有派别斗争的年代,你不参加这家可以,但你不参加那家就不行了。因为你的立场和观点决定了你的选择,它不会让你独立的。

        你不是造反派,必定是保守派。一个组织,一个家庭都分裂成了两个派别。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不认一家亲哪”!

        李玉英全家四口人,丈夫老党员优秀干部,当然不会革***的命了。儿子最听妈妈的话了,他决不会站出来反对妈妈的。马英刚刚出生不久,现正在噢噢待乳,总不能站起来反对爸爸、妈妈及哥哥吧,一家人自然而然地成了保守派。

        马杰看着以往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去北京参加串联被***接见,他心里羡慕得不得了。他是保守派的儿子,保守派在造反派的心目中,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像。当然他没资格去北京参加“文革”大串联,当然也就没有机会接守***的接见了。有的同学给他出点子说,你站出来公开与家庭决裂,不就可以和我们一起去北京了嘛。

        马杰愤然地说:“打死我,我也不会反对爸、妈的!他们可都是听党话、跟党走的优秀分子。想要我与家庭决裂?没门!我宁愿不去北京,也不愿做一个不孝的儿子。”

        “死心眼!”几个同学甩手而去。

        李玉英的武术训练班也和武汉的其它学校一样,名存实亡了。武汉所有的大中小学都停课闹革命了,她怕马杰跟着众多学生整天流浪荒废学业,她就给他布置些作业让他老老实实的在家学习。武钢是国家的重点工业,虽然也受了造反派的冲击,但有国务院亲自过问,所以才没敢停产闹革命,马书铭仍昼夜不停地会战在练钢炉旁。她除照顾好马杰的吃、穿和学习外,又要精心抚养马英。

        她是活学活用***思想的优秀分子、预备党员,对组织非常忠诚,一个心眼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支左军代表对地方组织的管理、地方干的工作作风不太满意,逐渐产生了隔阂,慢慢的有隔阂转化为矛盾。他们就利用李玉英这个优秀人物的典型,来挑地方干部的毛病。

        物资局在百万雄师的领导下,为贯彻国务院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指示,昼夜不停地抓好本系统的革命和生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