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02章 救弱女招杀身祸2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
进入腊月(农历十二月),够得着上天庭见玉皇大帝的各路神、仙,都在紧锣密鼓地收集人间善、恶。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要炕火烧馍,有的地方叫烙火烧饼。先拌好肉馅,再用发酵好的面团将肉馅包进去,压扁贴在热锅的表面上用温火炕上几分钟后,再翻过来炕另一面,待这一面也炕好了,用大拇指和二拇指捏住已炕成型但还不熟的火烧馍,在热锅上反复滚几次,然后将圆圆的火烧馍放进蒸笼里蒸熟。傍晚时,将蒸熟的火烧馍摆在灶火(厨房)内事先设置好的灶王爷像前,再摆上香火蜡烛,双手抱一只满身无杂毛的大红公鸡,在灶王爷的面前拜三拜(这叫腊月二十三祭灶,也是用好吃好喝的堵灶王爷的嘴,让他到上天多说好话。),口里念念有词:“二十三日去,初一(大年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然后将这只大红公鸡养到二十七(二十七杀灶鸡),鸡杀好放在八十度的热水中退毛,退干净后开胸破肚,取出内脏冲洗干净也不让吃,等到二十九(二十九蒸馍篓)蒸完供神享用的枣羔馍出锅,将鸡和刀头肉放在锅里爊熟,等三十敬完神灵后人才可以享用。这些民间的风俗大同小异,究竟从什么时候延续下来的,无从考究。
大年三十,一年最后的一天,各家各户都以非常愉快的心情,非常隆重的礼仪送旧迎新:李绪杰走到上房正堂神龛跟前,伸手划着洋火将祖先牌位两边的蜡烛点燃;随之又拈起三柱香,在烛火上将香点燃,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后,将香插在香炉碗里;再取出三张金黄色的细表纸点燃后,放在牌位下专门烧纸钱的火盆里。虔诚地站在牌位前,双手合掌微闭双目,默默祈祷神灵保佑全家身体安康、财源滚滚------把一些吉利话尽量说足说够。
这一系列的程序进行完后,才是一家人吃年饭的时候。全家大小六口人,欢天喜地的围坐在八仙桌上吃年饭。全家最高兴的要属少明了,俗话说:大的稀罕小的娇,可怜就在半中腰。因为他年岁最小,爹妈都把好吃的往他碗里挟。李玉英虽然是老三,但因三男一女,万事以稀为贵,人也不例外,所以她在全家也不比少明逊色,爹妈挟放她碗里的好吃的,她都马上返还到爹爹碗里,并说,“爹长期在外干事,身体不好,多吃点好的补补身子。”
李玉英的话要在平时倒无所谓,但在今天却让大哥少华颇为反感。既是大年下,就不要说那些不吉利的话,便以长兄为父的口气说:“三英子,叫你吃你就吃,不吃也别说那些没用的话。”
知儿莫若父,对少华的话,李绪杰心知肚明。子妹四人排行老大,确实被老俩口宠爱了一阵子,但接二连三的几个一生,加之整天东奔西颠的做手艺,恋子之心冷淡多了。人们常说,十七、八岁得一子,儿为老子使个死;四十岁上得一子,老子被儿使个死。这话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刚刚十三岁的娃子,就已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也真难为他了。况且爹的心思已经告诉他了,他是怕爹将他带走,弟、妹小帮不上手,全家的担子全压在他妈一个人身上他心疼啊!
可是,不带出去闯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就要失传了。想到此,李绪杰放下手中的碗筷,当着全家人的面说:“刚才我在给祖宗上香时,就已经许下了大愿,准备把李家的手艺传给老大,过年后我就带他跟我一起去贾爷家当帮手。”
一听说要带少华出外闯荡,当妈的当然有点舍不得。从生下来到现在,少华从未离开过自己,他虽说没岁数但有个头,九岁起就帮她料理家务,这几年来确实让她省了不少心。继宗传艺是好事,去就让他去吧,便端起桌上一个肉菜碟子,边往他碗里扒边说:“跟着你爹,同样是出门熬相公,虽说是在你爹眼皮子底下干事,但也要有眼色,长心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