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听话-第2/3页





        戚公子笔墨不离手,顺便给登记造册了,一人忙不过来,便招呼萧瑯过去一同帮忙。

        姜亭听说沈老先生是就是阿姐在济州的恩人,一定要请人到府中重谢,沈自羲却拒绝了。

        沈自羲正色道:“多谢姜公子、姜姑娘的美意了。老夫如今只有一事相求,还请姑娘一定要答应老夫!”说着便要跪下。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这读书的男儿更是心高气傲,就算是见了天子也是可以不跪的。如今沈老愿为济州、宁州的百姓向绾月屈膝。

        “先生,您快起来,绾月怎受得起您的一拜!”绾月本就尊他敬他,岂能受他一拜?当即便去扶人。

        “没有您在济州的照顾,只怕绾月也没有今日与家人团聚。您有什么事还请尽管说。”

        沈自羲从袖中掏出一张折的方方正正的纸,道:“姜姑娘,这张纸上录的是老夫对宁州、济州旱情的所见所闻,上述内容句句属实,字字皆真。”

        他紧皱眉头,脸颊因为愤怒憋得通红:“可自济州至长安一路,没有一个官员肯将事情上报朝廷,我等也是走投无路才敢贸然上京,为我宁州济州的百姓,争一条活路出来。”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早便听闻您的父亲姜正熙姜丞相,高节清风、砥砺清节,是宛唐难得的好官!”

        沈自羲将那状纸郑重递与绾月手中,泪眼迷离道:“求您,将此信务必转交给姜丞相。我等感激不尽!宁州、济州百姓的生死命运,就权权劝寄托在您的身上啦!”

        绾月只觉得自己接住的不是薄薄的一张纸,而是宁州、济州百姓千钧重的命。

        她抿了抿唇,认真道:“沈先生,绾月答应您,一定将此信交到我父亲手中。您放心。”

        “多谢绾月姑娘!”

        绾月出门并未带多少银两,临行前将身上的仅有的都给了沈老先生。

        沈老先生本也不推辞,毕竟眼下远到长安,为民请命,需要这些身外俗物。

        天边的火追着云到了最西。暮色渐深,清风吹来,带了丝丝凉意。

        视线昏黄,家家草棚前都生了火,吊起的铁锅里煮着饭,米香四溢。刹那间,萧瑯想起北疆连绵不绝的营寨,还有一同守在篝火边的兄弟。

        “天色不早了,再不回去就该宵禁了。”戚思瑜刚整理完西郊树林的流民名录,拍了拍萧瑯的肩膀。

        “你我两个大男人倒没什么,绾月一个姑娘家,同我们一起夜不归宿,总归是不好的。”

        “嗯。”萧瑯收起思绪,转头便招呼狗蛋收拾东西准备跟他走。

        狗蛋这孩子,听风便是雨,起身便要钻进草棚背他祖母。卢老妪虽然形容枯槁,但身量依旧比六七岁的孩子大。哪里是狗蛋一个小儿背得动的。

        萧瑯垂眸瞅一眼自不量力的狗蛋,勾住那孩子的后脖领子,一手将人拎了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