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狐妖案)-第4/5页





        老婆婆摸了摸嘴,笑道:“小伙子你心肠很好会有好报的。”

        杨郁道:“不过举手之劳罢了。”说完就准备扶老婆婆起来,却见方才还一动不能动的老人突然灵敏地从袖子里掏出什么往杨郁脸上一撒,杨郁瞪大双眼,下一刻就昏死过去,死生不知。

        杨韫心中忧虑,可她现在偏偏领着杨郁的身份,庆国公府虽势大,但如何叫薛府人当着“杨郁”找杨郁,当真棘手,杨韫在心中慢慢拟定,想找个万全之法。

        在尹家住了一夜杨韫便回到庆国公府,马上就是到国子监进学的日子,春莺得了吩咐,替杨韫收拾纸笔衣裳,向薛定方请过安就往国子监去了。

        到了国子监,杨韫进去坐定,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往四处打量一眼,学生大多已经来了,个个打扮斯文,气度不凡,形容出众,又兼有富贵子弟身着锦衣华服,带有艳婢娇童。

        一会儿功夫一位司业就来了,白发青衣,倒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见老师来了,众人安静下来。

        司业咳嗽一声,开口说话,声音苍苍,“今天我们讲汉代贾谊有名的政论文《过秦论》,想来你们都读熟了的。先替你们讲明意义,有何处不懂再问。”

        司业讲完后开口问道:“你们读完贾生这篇文章,有什么见解啊?成瑛?”

        被点到名的学生站起来答道:“学生以为贾谊这篇文章在于议论秦之弊症,秦二世及子婴的过失,句式铺陈,行文颇具气势,是难得的佳作。”

        司业道:“回答得中规中矩,云清你说。”

        晏云清起身道:“是,秦仁义不施,自取灭亡,贾谊分三篇写秦朝的过失,致使王朝覆灭的原因,既是写秦之过亦是借古喻今,使后人哀之而鉴之,最根本的目的是写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我们后人亦可自省其身。”

        司业点点头,叫晏云清坐下,拿起桌子上的花名册道:“我记得今天新来了一位学生,杨郁,你有什么见解?”

        杨韫起身道:“学生读这篇文章见解有些不同。”

        司业好奇道“喔?”其他人也都不禁看向杨韫。杨韫道:“这篇文章虽道秦之过,却也不是。”

        司业笑道:“何解?”

        杨韫道:“本文分为三篇,最为人熟知乃至收录便是写秦一统六国的上篇,战国互相征伐,秦以军政一统天下,贾谊先生也肯定这一点,法家比之其他家学说或许严苛,但在当时却适用,秦之过不在于政法而在于统一国家后却沿用战时的政法,汉家初期尊黄老之学,以休养生息为国策,则有文景之治,始皇并非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以铁腕立国,但立仁柔的扶苏为太子,以求治国,但没想到却被赵高李斯篡位,以至于失国,此乃胡亥昏庸之过,非秦之过。”

        待杨韫说完,司业还未发话,就有学生喊道:“你真是一派胡言,哪有你这般解释,难道书上写的是错的不成,圣人之言都被你说得无理。”

        杨韫却道:“圣人之言便并非全然正确,《左传》尚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学古人之文,更该以古为鉴,以史为镜。”她声音不大,但温和清朗,彬彬有礼而又有理有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