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4/8页





        “陈寒丘,这是不是你家附近啊?”

        施翩看了一圈,这么问他。

        陈寒丘:“不远,以前我经常陪我妈来这里,她说这里菜市场的人最精明,但东西最新鲜。”

        施翩点点头,四处看着。

        雨天路上行人也不少,大家撑着伞埋头走路,自行车穿梭在人群中,响铃叮叮当当地响。

        他们去各个店铺里问。

        秉着不耽误人家做生意的原则,哪里人少他们去哪儿。

        巷尾有个小铺子,矮凳工具一搭,顶上一个小雨蓬。

        这是一个修鞋铺,修鞋匠看起来年纪大了,六十上下的一位老先生,戴着一副方圆的眼镜,深蓝色的外套工整,胸前挂了一条围裙,全面口袋里装着一些工具,里面的衬衫料子是的确良,这是一种在七十年代格外流行的化纤纺织品,早已淘汰。

        施翩看着,深觉靠谱。

        她蹲下身,和老先生打了声招呼,他正拿着钩针穿鞋底,闻言看了她一眼,继续修鞋,也不搭理她。

        施翩不觉冒犯,说明来意。

        说起七十年代的那场大雪,老先生抬起头来,说了句东川话。施翩在东川呆的不久,听起来一知半解,只好看向陈寒丘。

        陈寒丘在她身侧蹲下,熟练与老先生攀谈起来。

        施翩连蒙带猜,听懂了几句。

        老先生说,那时他们住在弄堂里,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水。那年大雪,他十六岁,大雪的第一天,他一早起来准备去工厂,出了门,一脚踩进雪里,雪没过了脚踝,水龙头勉强能出水,有人通知,赶紧接水,肯定要冻住。结果到第二天,水龙头果然冻住了,十几户人家没有水用,大家只能想方设法解冻,办法用了遍,最后说水管也冻住了,怎么着都没用,大家便唉声叹气回家去,还好有昨天接的水,只是

        不知道要冻几天。

        老先生絮絮叨叨地说着,像是攒了一辈子的话。

        施翩托着腮,观察他的工具,他的手指,他的样貌,颜色和点线面渐渐代替了他的模样,他说的话似乎也变成了一幅幅画,在她脑海中闪现。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听到一声喊。

        “施翩。”

        施翩抬眼望去,她蹲在地上,陈寒丘站了起来,她从仰视的角度看他,涂满颜料的透明雨衣穿在他身上,实在是很奇妙。

        他的体温是温热的,相貌是清冷的,雨衣是热烈奔放的。

        当这三种特质组合在一起,他像是一幅艺术品。

        陈寒丘低着眼,看蹲在地上,小小一团的女孩子,像看到森林雨后一颗色彩鲜艳的小蘑菇,露着白生生的脸看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