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第2/4页





    另一个原因就是,在没有实行什么计划生育的。春秋季节,生育率旺盛阶段,男男女女没事就在家里滚床单。一个个肚子大了,毫不含糊的一年一个跟母猪下崽子一样生下一窝,嗷嗷张口要吃的孩子来。但凡大人们一出工,后面特定像猪崽崽似的拖儿带母跟了好几个倒大不小的孩子。

    跟到田间地头的孩子,大带小杵在田埂上玩泥巴,大人们则在田里锄草,浇禾苗什么的。这样子下来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娃儿,一天到晚家里那过闹腾可想而知。

    贫穷的根源是也许是人口泛滥,更可能是人们的意识还没有完全醒悟,还处在浑浑噩噩愚昧无知的想象中。

    扯远了,还是来看看钟奎在去夏老汉家里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吧!

    钟奎走路响声很大,惊扰得引昂高歌的鸟雀们四下扑腾飞散开。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已经在凋谢,一种尖屁股的小蜜蜂,嗡嗡不舍的扑腾着一对透明的小翅膀,盘旋在小菊花瓣里久久不愿离去。

    无心观赏沿途的景色,钟奎的心思还停滞在,刚才发生在破庙里的情景。

    小青真的不是香草吗?她走路好快,转眼就没有了影。

    钟奎怅然若失扭头回瞥看着,距离自己越来越远的下山路口那一颗老槐树。臆想着小青就躲避在老槐树下,在偷偷窥看他似的。

    明明知道臆想是不可能的事实,钟奎在看见小青之后,不经意间有一种唇齿之痛从内心冒出。他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思维越想越乱,烦闷之余伸手拉扯到一片带刺的青草叶片,捏握在手送至口边,樶起嘴唇吹出尖锐嘹亮的口哨声。

    赖小青究竟是何许人也,现在我不好告诉你,待会后面自有分解。

    钟奎去夏老汉家无非就是想查清楚赖皮的死因,还有就是想找到可以安置下孩子们的地方。

    夏老汉的房屋单家独院,距离东华村保管室好几里远。

    在平日里夏老汉还在世时,就少有给那些村民来往,就更别说在他死后,会有什么人闲得蛋疼来看一绝户人的房屋。

    那个时候人们对绝户人家,多有忌惮。绝户是什么?绝户就是这个姓氏在这一代陨落了,完全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说到这儿,还有别的说法;在农村,多子多孙才是福。有钱没钱好像不重要,关键是一日三餐饥饱匀净,有田种,有粮食吃就是大事。

    那个时候填饱肚子是大事,管他那么多。你还别信这话,要不然在后来,有些在县城里做生意的人,特么在听到什么风言风语的,就赶紧撂下生意挑子,巴巴的到农村分了一亩三分田来做。

    再往后,有人开骂了;背你妈的时,那个时候真的是瓜娃子(四川方言)就是傻蛋的意思,尼玛的,在大城市做生意不好,偏偏跑到穷山咔咔头来分几亩天田做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好了不扯了,说这头;钟奎在往夏老汉家接近。

    在另一个地方,也有两个人在往夏老汉家靠近。

    这两个人就是陈志庆和刘文根师徒俩。

    一边是靠脚劲,一边是蹬车顺道往这一路赶来,当然是蹬车的先到通往夏老汉家的山脚下。

    志庆和刘文根俩人各自蹬车来的,他们俩把车寄放在山脚下一老乡家里,就急匆匆的往山上赶来。

    不知道是不是给钟奎有什么默契,志庆老是感觉这次来夏老汉的家,会遇到他。这种感觉很微妙,就像跟某一种灵敏的触觉似的很敏锐。

    志庆没有把这种感觉说出来,是害怕有些邪门的说法,说多了就不灵验吧!

    刘文根的兴致极高,一路上就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

    什么都说;说钟汉生的事情,说最近运动好像处于低靡状态,都没有看见那些积极分子闹事的场面了。

    志庆知道文根好打听这些杂事,对于他的絮叨,表示默许。因为一颗心悬在钟奎身上,一路上偶尔点点头算是答复,再没有多余的心思来琢磨别的事情。

    山路很不好走,他们俩穿的是半胶鞋,也给黏住许多绿色的爬地草屑和黄泥巴。当走下坡坎时,一条不宽的河流映入志庆和刘文根的眼界是,俩人都如释重负的叹息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