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兵临中都城-第2/4页



  时间与地点再回到被二王爷军队包围的中都城,当日代替刘锦旗将军,在中都城守卫的是副将孙明白,他站在城头上看着密密麻麻的帐篷一时间目瞪口呆。太阳照在他惨白的脸上,更让他觉得自己感到头晕眼花,甚至有些呼吸困难。不过作为军队的负责人,他明白即便自己心理如何的胆怯也绝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来。

  他首先要做的是巩固防御,他将军士分为两班,昼夜补修工事,干完活的士兵也要抽出时间训练,以便城外抵挡不住,随时准备支援。

  而此时城外的二王爷心理也明白,中都城被围的信息已经在大睿国内散开。

  很快,十三省勤王的军队就会集结完毕。一旦十三路大军到来,自己的优势就将荡然无存。因此对于他,时间就是生命,他必须尽快将中都攻陷下来。

  二王的大军休整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中军大帐之外,进攻的鼓声已经敲得震天响。

  带头冲锋的正是北辽轻骑兵。虽然临时披上二王爷北渡口亲兵的服装。但是只从这气势上一看,稍微懂得军事常识的几位将领就知道这一路队伍绝对来路不凡。

  正如前文所说,当今天下,有四股神秘力量让敌人闻风丧胆。

  南有萨拉国的墨忍者,东有睿国的银甲重骑兵,西有莫尔国的重铠铁甲阵,北有北辽轻骑兵。

  而在数量上,又以北辽轻骑兵最多。北辽以游牧为主,盛产宝马良驹,男子从出生到死亡,几乎天天都在马背上。因此可以说是全民皆骑兵,而在这些优秀的骑兵之中选拔出来的轻骑兵更是各个能征善战,武功超强。

  北辽的轻骑兵以勇猛著称,士兵只有正面穿着铠甲,这些士兵冲锋向前,毫无惧色。在他们的信念之中,要么战胜,要么战死,绝不轻言后退,也正因如此,后背的甲胄对他们几乎没意义存在。

  今日北辽轻骑所对阵的另一方——京城的四大行营,也绝对算得上睿国的精锐步兵。并且为了对骑兵作战,也装备了战车,长枪。前几日他们中的一半人马被八王征调麾下,在与七王的对战中表现出色,屡屡占据上风,杀得七王爷不得不连夜退到罗松江边。

  但是今日一战,才知天外有天,兵外有兵,双方战损的差距十分明显。北辽轻骑的战士们在马上一边冲锋一边射箭。行营里的步兵虽然也有弓箭手,但是北辽的那些战马就像成了精,它们左右穿插,飘忽不定,如同战场上的幽灵;而马上的北辽兵射得又是更远更准,这导致两军还未碰面,四大行营已经折损兵马大片。

  在城楼上观战的孙明白见如此场面,急得吹胡子瞪眼,他忙向左右守卫军的弓箭手大喊:“来人啊!快射箭,射箭啊!别让那些骑兵靠近!”

  守卫军居高临下,箭雨遮天蔽日狂泻入战场之上。一时间北辽轻骑人仰马翻。但是这完全阻挡不住这些杀红了眼的战争狂人。他们很快踏过同伴的尸体,义无反顾的继续向前。

  冲锋的兵马嘶喊着,排山倒海般涌向城墙边,那感觉就像惊涛冲断了堤岸,又像巨浪将乱石击穿。

  骑兵很快冲入步兵的中阵,双方战成一团。为了避免误伤自己人,城墙上的弓箭手不敢再放箭。步兵见状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各行营的战车团迅速上前,试图用车阵正面阻挡骑兵的冲锋。

  北辽骑兵却不上当,这些骑兵骑术精湛,而且马匹也很聪明,它们迂回前进,并不与战车硬碰硬。步兵见状,迅速聚拢阵型,挺出长枪,以防骑兵靠近。

  这阵型变换很快,而且各个小组之间切换迅速,并不慌乱,足可见其训练有素。

  这变阵瞬间起到效果,冲到前面的战马都被长枪刺穿,骑兵落马,马上步兵小组里面的刀斧手围拢上前,一顿刀斧乱砍,差点将对方剁成肉馅儿。

  然而长枪兵的枪还没来的从马肚子中抽出来,后面的战马已经赶到,马上士兵的长矛随之也插入到长枪兵的胸前。

  此刻的乱战已经变成了不能用阵型或者战术来左右的对战。近身肉搏让双方死伤者骤升,一个个年轻的生命,一转瞬就变成冰冷的尸体。曾经是父母眼中那个牙牙学语的小孩,曾经是爱妻眼中最重要的另一半,曾经是孩子眼中的巍峨的高山,在这一刻,都化作轻轻浮尘,在喊杀声中卷入历史长河的波涛翻滚,然后不声不息地各自沉淀,直到若干年后,再无一丝一毫的印痕。战场依然让活着的人热血沸腾,他们没时间看一看倒下的同伴,更没时间回想起无数家庭的生活画面,战士们眼中只剩下疯狂且嗜血的贪婪,这血染红了沙尘,又染红了天地间,这贪婪只剩杀戮却没了灵魂,因为灵魂早已随着狂热而化成了虚无飘渺的云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