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拜见公子-第2/4页



  秦万心里不禁感慨这个朝代的王府竟然不比自己见过的紫禁城逊色多少,而此王府大小也不过才占了一处的六分之一。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实在不敢想象当今帝国的中枢,太玄街北那座占了两个处的皇城大院内是何等宏伟壮观。

  一行三人走过拱桥,忽见眼前又是一片碧水楼台,百花争放的画面。微风清徐,花中淡香款款而来,树影婆娑,叶间残阳斑驳陆离,好一番春景惬意。

  不远处一紫衣少年,正于一亭中抚琴,琴声萧瑟,悲欢婉转,恰似这春花浪漫,又似那清风尤寒,这一美景仿佛人间仙处,一时让秦万勾起感慨万千,竟不经意随着这曲调,缓缓吟唱起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万只是有感而发,此情景让他想起曾经李煜的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不想言者无心,听着有意。

  章琅的故国辰国已经被萨拉国吞并,秦万的诗句配上公子的琴声,一时间让他仿佛回到母国,遥想曾经岁月,不免心头痛楚,眼眶竟然有些湿润。

  奏琴的公子闻得秦万吟唱出如此美妙诗句,心生佩服。他岂知这是婉约派扛把子李煜的代表作,自然集合催情手法于大成,哪里是秦万这路货色能做得出来的。

  公子不知秦万身世,但却在初次见面时知道章琅是辰国人士,料想他的书童也是辰国人。如今辰国被灭天下皆知,忽然想到自己所奏曲调未免有些伤感,定是勾起来者的苦楚回忆,心里不由得升起一丝歉意。随即指风一转,琴声瞬时慷慨磅礴,铩羽了刚刚的柔情苦忆。

  秦万此刻也察觉刚才有些鲁猛,但却见公子殿下并未有收手之意,且曲风大变,料想也是想缓解刚刚一丝悲凉之意。那曲风抑扬顿挫,让他想起前世颇为喜欢的一首经典曲目,便也和着曲子又吟唱了一首道: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

  清风笑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此曲唱罢,四周皆静。众人似乎都在回味着这词曲曼妙,悄然间枝头一两声莺啼鹊叫,才忽然搅动开这几乎凝固的画面。

  公子爽朗的拍手笑到:“好词,好词,未曾想恩人不但弹无虚发,又是此等文人雅士,真令在下好生佩服。”

  此时已站立于公子身后的云溪也笑着称道:“在下虽然才疏学浅,却也听得出这词曲句句入神,扣人心弦,这等好词属下是一辈子做不出来的,幸得今日一饱耳福了。”

  站在他身旁的云桐也不住赞许道:“甚是,甚是,我家公子可极少赞誉他人,恩人这词果然妙哉,妙哉!”

  秦万一时间被夸赞得有些害羞,一溜儿的绯红从脑瓜顶直到大腿根,这诗词无一是他所作,此刻越是被赞扬越觉得自己倒是像极了一个窃书的毛贼。

  倒是章琅此刻已然熬过了刚刚的思乡情切,笑吟吟的上前向公子三人微微抱拳,厚颜无耻地接话道:“我辰国虽弱,但一直以来,武不休,文不怠,我与我家书童更是时时以睿国为典范,对贵国之文韬武略一直如高山仰止,常常模仿。今日书童小抒情怀也是聊表我们的一番崇拜……不过公子殿下可万万不要再叫我们恩人了,这可是折煞我们了。称呼在下岁佟就好,至于我的书童,我常唤做小七,公子也可这样唤来。”

  章琅的一席话非常及时地缓解了秦万的尴尬,因为当你很囧的时候如果突然发现还有比自己不要脸的人站在身边,窘迫感就会少些;而如果当你发现这种厚颜无耻之人还大言不惭夸夸其谈的时候,那身上仅有的一丝负罪感也就烟消云散了。

  公子早从云桐云溪那里听到过这位大嘴巴章琅的言谈风格,所以此刻也不觉得他的脸皮有多么厚,马屁有多么肉麻,便笑道:“也好,也好,那便也称呼二位岁佟,小七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