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鲛绡



我看了会热闹,后来拿出来拍卖的绣品,质量和尺寸没有能及得上最开始的那幅山石图的。但由于它们都早已脱离了实用品的范畴,成为了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又兼得个个有来历,故而底价没有低于一两的。拍卖出去之时,价钱更是翻了倍。

        一两,我过年时涨了工资,一个月的月银也就是一两。

        我看着伙计刚刚拿出来的四幅小桌屏。

        那是副可拆卸的小桌屏,可拆成四块分别摆放,也可连缀成一整块,每一小幅不过巴掌大小,依稀可见上面的梅兰竹菊四景,十分雅致。再多的细节,因为距离太远,却看不清了。

        这时,那伙计把四幅桌屏翻转过来,展示给楼下的人看。

        “两面的画儿不一样!”

        围观的人群啧啧称奇,还当是两幅绣品背靠背黏在一起的。

        这是双面绣。

        母亲在家的时候,也曾绣过这种双面绣,绣成之后,反面不是针头,而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幅画面。但这绣法太繁琐了,母亲也懒得常弄,只在年节时绣一两幅送到荣国府去。

        我眯着眼睛,想要看清小桌屏另一面的花色。无奈东西太小,隔得又远,又不像梅兰竹菊那样有标志性,只能看个大概。

        似乎,是单色的……?

        拍卖的伙计发了话:

        “各位看官,这是最后一个拍卖品了,叫做‘慧纹’!没听过的都去打听打听,这‘慧纹’是有数的,卖出一副,就少一副!”

        下面有人凑趣喊道:

        “别说那个,我们也没听过!你且说这玩意儿买几两银子?”

        伙计嘻嘻笑着,五指张开,向下面比划了一下。

        “五两?天啊,这一小幅,跟前面那一大张石头的画价钱一样了!”

        下面的观众大多是平头百姓,就算家境殷实,也没多少人殷实到花五两银子买个摆件的地步。

        看到伙计比了“五”,很多人已经摇摇头准备走了。

        我站在原地没动,心下暗忖,若卖五两,这“慧纹”,恐怕是假货?

        红楼原书中提到过“慧纹”,据说十分难得,连贾府阖府上下,都只有一副,贾母过年的时候才舍得摆出来赏玩一番。

        若五两银子能买到真的“慧纹”,岂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想到此处,我又把手伸到腰间,摸了摸荷包。

        这些碎银子加起来,肯定没有五两,不知道能不能分期付款……

        伙计看人走得差不多了,才清清嗓子,大声道:

        “五两岂能买来‘慧纹’?这副桌屏,起价五十两!”

        他的话掷地有声,我讪讪地把手从荷包上拿开了,为怀疑那副“慧纹”是假货而愧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