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谈判过后多是非-第3/4页





    之前诸葛亮只是猜测,还不敢肯定,但现在听郭嘉这么一说,心里便有了八成的把握,恐怕此次掳人之事与河北审配等人脱不了干系。

    送走了郭嘉,诸葛亮老实待在驿馆里,想不老实也不可能了,如今他是嫌疑犯,没有把他关进大牢就算是客气,真要是想要四处走动,此时负责看守此地的曹彰那是不会跟他客气的。

    方才诸葛亮已经领教了曹彰的‘混’不吝,自己的身份对他压根一点作用都没有。恐怕就算是郭嘉,若是没有带来圣上的口谕,恐怕曹彰也不会买账。

    识时务者为俊杰也,为了不给自己找不自在,诸葛亮只能老实待着。同时心里对提前离开的审配等人充满了愤恨。实在是太不厚道了!你要掳人没问题,可你好歹动手之前说一声啊,也好让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有点心理准备。可你倒好,不声不响的动手,更可气的是还失败了,让他们这些还没离开长安的人成了替罪羊,这让诸葛亮不得不怀疑审配等人这是想要借刀杀人。

    “审配,郭图,辛毗,算你们狠,这笔账我诸葛亮记下了,迟早要你们还。”诸葛亮暗暗赌咒发誓,一旁的周不疑则是苦着脸问道:“先生,为今之计,我们要如何是好?”

    “莫慌,此事与我等无关。只要一口咬定,纵是会有皮‘肉’之苦,也不会有‘性’命之忧。只是你可千万莫要被屈打成招啊。”诸葛亮闻言安慰了周不疑两句,随即又不放心的叮嘱道。

    “先生放心,不疑明白。”周不疑信誓旦旦的向诸葛亮保证道。只是诸葛亮对周不疑的保证却没有多少信心。

    ……

    长安皇宫

    出了掳人不成杀人灭口的事情,刘协自然很生气。将作监的那些工匠,各个都是宝贝,损失任何一个都叫刘协感到心疼。这次遇害的工匠有三人,而凶手在发现逃生无望以后也是果断自尽,没有给朝廷留下过多的线索。

    之前前去驿馆拿人,不过是刘协故意打草惊蛇,想要获得更多线索的把戏。从案发现场来看,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凶手与河北有关。那些凶手的脸都已经叫人划烂,分辨不出真面目,而身上也没有任何可以代表一方势力的标志。

    不过从驿馆得到的收获倒是不小。言多必失,诸葛亮、顾雍不打自招,承认有掳人的预谋,而河北审配等人在谈判之后匆匆离去的举动,恰好又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此次掳人事件。

    可问题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河北就是此番掳人的幕后主使。要是为了出口气就对河北用兵,反倒会叫河北倒打一耙,指责朝廷率先撕毁谈判协定。

    “这么说,除了忍下这口气,我就没别的选择了?”刘协一脸不情愿的问郭嘉、法衍等人道。

    “圣上,从目前来看,这的确是最妥当的处置办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更何况只是等上三年。三年以后,朝廷先灭河北,为圣上今日所受之气讨一个公道。”法衍开口劝刘协道。

    法衍是刘协身边老人,对刘协帮助甚大,既然他也认为暂时忍下这口气为好,那刘协也就没再继续想着找河北的麻烦。就如法衍所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到三年以后,就是朝廷跟河北算总账的时候。

    “奉孝,诸葛亮、顾雍二人那里你有什么想法?”刘协又问郭嘉道。

    “圣上,眼下诸葛亮、顾雍虽已可以排除嫌疑,但他二人此时并不知道朝廷是否会放过他们。而这其中,就有文章可作。”

    “奉孝,计将安出?”法衍闻言感兴趣的问道。

    “河北袁熙,江东孙权,荆南刘备,这三家里河北与另两家并不相邻,一旦朝廷用兵,河北只能孤军作战。而江东与荆南‘唇’亡齿寒,相比等到朝廷用兵之时,两家会合作的更加紧密。朝廷虽不惧这两家联手,但圣上体恤百姓,恐怕也不愿出现无谓的损失。”

    “奉孝,你是想用离间计?”法衍问郭嘉道。

    “法先生聪明,郭嘉正有此意。”郭嘉点头承认道。

    “若是奉孝真要用离间计,那有件事还需叫你知晓,就在前不久刚刚收到消息,说孙权有意与刘备联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