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如意算盘-第3/4页





    “对对,哥哥说的是。对了哥哥,一会城南好像有人招工,咱们不如一起去试试?”

    “我劝你最好别去,去了也是白费力气,我听小六说了,城南招的是运粮民夫,咱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全家就指着咱们,这要是一离开就是几个月甚至年把,你让家里的那些人怎么过?”

    之后哥俩的谈论就不值得诸葛亮去关注了,但哥俩方才提到的缓兵之计,却让诸葛亮有些上心。聪明人最大的优点是想得多,而最大的缺点,也是想得多。有时候明明简单的一件事,聪明人一想就复杂了。而有时本来就复杂的一件事,被聪明人一想,就变得更加复杂。

    朝廷在用缓兵之计麻痹各路诸侯,这本就是两个升斗小民的闲侃,压根就不值得去理会。单是这个消息是来自那个七拐八弯的亲戚,就可以明白这个消息有多不靠谱。可凡事就怕细想,联想到朝廷对待此次谈判的态度,诸葛亮越想越觉得像是那么回事。

    匆匆吃过了午饭,诸葛亮带着随从去了城南。方才邻桌那两个人不是说城南正在召集民夫吗?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真假。等到了城南,因为此时还是饭点,聚集在此的人并不是很多,但诸葛亮的确看到了一个召集民夫的告示,旁边还有人坐在那里负责登记。

    诸葛亮自然不可能自己跑去应征,但人长一张嘴除了用来吃饭外,还要用来说话。坐在那里负责登记的人也是闲的,对诸葛亮的询问倒也没有隐患,承认的确是在召集民夫前往徐州送粮。

    虽然送粮的目的地有所不同,但诸葛亮已经无心计较了。对于朝廷的缓兵之计,诸葛亮越想越觉得是真的。河北袁熙,可说是此次谈判的重要筹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河北尚有令朝廷忌惮的实力,一旦让朝廷先解决了河北,那仅凭江东以及荆南,万难抵挡朝廷大军的南下,确保河北的存在,就是在确保自家的安全。

    回到驿馆的诸葛亮立刻将顾雍与审配请到了自己所居的西院,将自己方才在城中发现的情况告知了二人。审配、顾雍闻听之后都是脸‘色’微变,二人与诸葛亮相处了一段时间,对诸葛亮的‘性’情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诸葛亮并不是喜欢无的放矢的妄言之人。既然他说朝廷有可能在行缓兵之计,那就很有可能真是如此。

    “我要立刻写信通知我主严加防范。”审配扔下一句后匆匆离开。

    顾雍没走,问诸葛亮道:“孔明,此事你看可还有转圜的余地?”

    “元叹不必过于紧张,朝廷行此缓兵之计,为的是打河北一个措手不及,如今既然河北已有了防范,这缓兵之计自然只能是无用功。只是朝廷既然有意继续开战,那这次谈判可能谈到最后什么也谈不下来。”

    “谈不下来就谈不下来吧,总好过被朝廷给暗算。对了,既然朝廷有意对河北出其不意,那在发现河北有了防范以后,很有可能会转变目标,我也要给我主写信,请他小心应对。”顾雍说到这告辞离去。

    等送走了顾雍,诸葛亮坐在屋中想了想,拿出纸笔也开始给刘备写信。小心无大错,既然朝廷又再次开战的意图,那自己自然要多做一些准备,以免事到临头连哭都来不及。

    而就在诸葛亮、顾雍、审配三人疑神疑鬼的时候,大汉天子刘协正在夸奖圆满完成任务的二人。若是诸葛亮在这里,一定能一眼就认出这二人正是在饭馆与自己邻桌的那两个人。

    ‘阴’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刘协就是故意的,他对这次谈判的进展很不满意,谈了三回,一点有用的都没谈下来。虽然一开始也没抱什么希望,但什么也没谈下来的结果,还是让刘协感到不爽。

    谁让刘协不爽,那谁也别想痛快。刘协就是抱着这个目的,安排了两个演技‘精’湛的人在诸葛亮那里演了一出戏。而诸葛亮之后跑去城南求证,与诸葛亮谈话的那个人,也是刘协特意安排的。

    运粮是真的,但目的地却并非徐州,而是凉州。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凉州闹出了蝗灾,今年田中颗粒无收。虽然官仓里有足够的粮食可以保证凉州百姓渡过难关,但为避免百姓遭有心人煽动,刘协还是决定先开仓放粮,按照官府民册记录,发放百姓一年所需的粮食。而这次运粮去凉州,主要是为了补充官仓,安定凉州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