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戏精-第3/4页
如愿以偿的成了江东之主,孙权上任之后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抓捕周瑜的家小。可让孙权愤怒的是,周瑜的家小已经离开了吴郡,下落不明。早先忙着继任江东之主的事情,孙权也就没顾上去“关照”周瑜的家小,等到他终于忙完了,有工夫了,周瑜的家小也不见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没烧起来,叫孙权好不郁闷。但郁闷归郁闷,该做的事还要接着做。为了防止再出意外,孙权第二个命令便是对自己兄长的家小“严加保护”,为了安全起见,除了孙策的母亲及其妹妹知道孙策家小的下落外,江东上下无一知晓。
而在确保孙策的儿子孙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后,孙权派人前往长安。倒不是宣战,而是为了议和。
相比起孙策,孙权更懂得隐忍,他很清楚随着曹‘操’的失败,四家同盟已经无力抗衡朝廷,唯有尽量保存实力,以待时机。至于为此所丢的颜面,孙权不在乎。
江东有意与朝廷讲和,盟友的表现不一,袁熙得知之后破口大骂,而刘备则是暗松口气,在江东的使者顾雍、吕范出发没多久,刘备便命诸葛亮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
四家同盟,曹‘操’失败,孙权、刘备有意讲和,唯一剩下还在跟朝廷死磕的就剩下一个河北袁熙。袁熙虽不是个愣头青,可也不愿就此与朝廷讲和。除了曹‘操’外,就数河北的损失最大,牵招死于非命,收复并州又遥遥无期,这段时间劳民伤财还一点好处没捞着,叫袁熙很不甘心。
袁熙心里别扭,但同样也明白,没了江东以及荆南牵制朝廷的一部分兵马,仅凭河北一地,扛不住朝廷大军。在田丰、郭图等谋臣的劝说下,袁熙只能就坡下驴,以养病为由,暂时将河北大事‘交’给了田丰。
想当初四家会盟,信誓旦旦要跟朝廷对抗到底,更为自己描绘了一副美好蓝图,可结果却实在是打击人,袁熙一开始是以养病为由躲清静,但后来却是越想越别扭,真的就病倒了。
好在田丰还未倒,在决定与朝廷讲和以后,田丰一面命张颌、高览率兵退出并州,一面命蒋奇加固壶关城防,防备让朝廷乘虚而入。
孙权派了顾雍,刘备派了诸葛亮,河北这边派的人也不能太次,要不然斗不过另外两家打退堂鼓的盟友。可派谁去呢?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田丰自己,可眼下河北离不了田丰,田丰也唯有在同僚中挑选人选。
常言道,盛极必衰,河北实力最鼎盛的时期还是袁绍尚在的时候,袁绍一死,河北就开始走下坡路,先是陷入内斗,之后在对外战争中又连连失利,袁绍留下的猛将谋臣,死走逃亡,如今还留在河北能够派上用场,还能独当一面的,也就只有张颌、高览、朱灵、陈宫、郭图、审配、辛评、辛毗这一双手就能数过来的几人了。
此番去长安,武将派不上用场,所以人选只能在文臣里挑。审配‘性’刚直,这回去长安谈判,不太合适。而辛评、辛毗这兄弟俩又是投降派,先前对此次结盟就持反对意见,派他们去长安田丰也不放心。至于郭图、陈宫,这二人都属于墙头草,谁强跟谁‘混’,派他们去长安,田丰真担心他二人把河北给卖了。
考虑再三,田丰最后决定派审配带着郭图以及辛毗前往长安,这三人对待朝廷是三种态度,一起去可以有个相互的掣肘,即便最终谈不下来什么结果,也不会让形势变得更糟。
历时近一年,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四家同盟偃旗息鼓,低声下气的派人前来长安求和,这对生活在大汉治下的百姓来说是件好事。打胜仗了嘛,作为胜利的一方,自然欢欣鼓舞。
可凡事都有两面‘性’,大汉治下的百姓是高兴了,但诸侯治下的百姓就郁闷了。为了“支持”这次的战事,百姓们可说是“奉献”出了最后一条‘裤’子,可结果却是这样。就如同做买卖赔了一般,老本都回不来,而且更糟糕的是,为了弥补损失,三家诸侯肯定会本着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则,加重对治下百姓的盘剥。
相比起还在诸侯治下的百姓,生活在徐州的百姓算是松了口气,他们如今也已经是大汉治下的百姓,而且为了安抚民心,朝廷不仅减免了他们三年的赋税,更从中原调来大批物资帮助他们度过眼前的难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