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杨无敌(六)-第2/2页





    黄俊问道:“你是说这挖渠是多余的吧?”

    兵士有点不好意思,道:“皇上,不是那意思,只是觉得没必要。只要我们猛攻,要不了几天太原就会给攻破。”

    黄俊解释道:“这问题朕主要是考虑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有时间和刘钧磨,现在契丹北遁,不会增援刘钧,是以我们的时间比较充分,可以和他耗下去,是以朕并不急着攻城。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减少伤死,你说要上硬攻,会死多少人?”

    那个年纪大些的兵士道:“皇上,至少要死四五万吧。”

    黄俊赞同他的说法,道:“硬打的话,太原城高垣厚,我们死亡不会低于两万人,再加上受伤的,估计要四到五万。并州军的伤亡估计比我们还要高,所以朕决定暂不强攻。”

    年青的兵士很是不理解道:“皇上,并州军是我们的敌人,不用为他们考虑吧?”

    石守信接过话头道:“你呀,就知道打,有没有想过其他的问题?并州军也是汉人,是我们的同胞,伤亡过大将来还不是朝廷的负担?”

    黄俊点头道:“石将军说得对,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能够少伤亡就减少吧。你可知道我们大周现在有多少人口吗?七百万不到。要是在以前,盛唐的时候,现在大周应该有两千多接近三千万,人口死伤这么多,朕得节约使用民力。”

    年老兵的士点头道:“皇上这话极对,我们村原本一百多口人,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了,就是我的老婆和孩子都离我而去了。”说到后来,忍不住哽咽起来。

    这种事在这乱世中简直是太多了,多到让人不予理睬,黄俊劝道:“你不要伤心了,朕让你回家去。你是你们村仅余的,朕不能做这种竭泽而渔的事。”

    年老兵士卟嗵一声跪了下来,道:“皇上,求你别让我回去好吗?小的愿意跟着皇上打一辈子仗,就是死了也是为皇上死的,值!”

    黄俊很是为难道:“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你们村就没有人了,朕对你的亲人没法交待,他们在泉下有知也会骂朕的。”

    这个兵士叩头道:“皇上,要不是你当初下令从难民中招收小的从军,小的早就给饿死了。小的这些年追随皇上南征北战,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要小的再拿起锄头还不当大刀耍。”

    在这种年代,当兵是最有保障的出路了,虽然危险,至少不用为吃饭发愁,黄俊无奈道:“行行行了,朕同意。”

    兵士叩个响头,高高兴兴地站了起来。

    黄俊接着解释道:“这就是说我们双方要伤亡近十万人。这十万人全是青壮年,他们的家里就照老婆一个孩子双亲算,也就是一个五口之家,就有近五十万人的生活会遇到困难,所以朕才想着引汾水灌城,逼使刘钧投降。”

    年青兵士有点不理解,愣愣地问道:“皇上,水火无情,水一入城,太原城里的百姓不是过得更艰苦吗?”

    年老兵士在他肩上一拍,道:“你真是一根筋。房屋坏了可以再修,rì子虽苦可以捱,人要是死了,还能再站起来吗?”

    “就是这理!”黄俊很是赞同他的结论。

    年青兵士明白过来,道:“皇上,小的懂了。干活得多卖点力。”抡圆臂子,一锄下去,入土半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