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话 回忆
() 第九话回忆
在众多的文章里面,对回忆的描述数不胜数。它被写成天空的云朵,被写成伤情的落花,被写成雨中小巷打伞的女子。从天到地,从物到人。本来是没有实物的回忆,被写得超越了达尔文进化论似的“变态”。
人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写它,它究竟在我们那小小的脑袋占了多大的分量?
美国《太阳报》说,经科学研究表明,chéng rén脑容量相当于1975618g的硬盘容量。
也有科学家研究说,人的大脑存储量相当于五个美国国家级图书管图书总和。按硬盘容量来比喻的话,折算下来应该也有几万g吧。
还有科学家说,人脑子里储存的各种信息,可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即5亿本书的知识。不管是19万多g的容量,还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总和的5倍,或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这些科学家总是能够很形象地对一切事物进行比喻,比喻的同时还带着夸张。如果说什么硬盘容量、美国的国家图书馆或是国会图书馆不能很清楚地让民众进行理解的话,那么有些聪明的科学家就用身边的事物来进行描述。比如说某些神经学家把人脑储存信息数目这样比喻——人脑的神经细胞回路比今天全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1400多倍,
而且每一秒钟,人的大脑中进行着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当我们这些对科学无知的民众对自己潜在的能力感到惊奇而高兴时,科学家就开始泼冷水了。他们又研究说,人的大脑有100多亿个神经细胞,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8600万条信息。据估计,人的一生能凭记忆储存100万亿条信息。可是——被开发利用的仅占1/10。就这样,开始人们还欢天喜地、信心十足地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可是在那个“可是”之后,就由兴奋转为郁闷了。林梓辛觉得那些科学家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起码关于夸张的修辞手法学得好。不仅可以用扩大夸张的手法让我们小老百姓高兴,也可以用缩小夸张的手法让我们郁闷。之所以说科学家们说得都是夸张的话,那是因为她变得不相信科学家的话了,不像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是各个出版社出的《十万个为什么》。小时候书里凡是有“经研究说明”“科学家说”“最新研究显示”的句子,林梓辛都会很认真地阅读,然后像孙悟空偷吃了仙丹一样脸上是自豪的表情,因为比别的同学多学到了知识。不过现在,都麻木了。连楼下卖茶叶蛋的阿姨都说自己的卤料是最新研究结果,添加了多种营养因子。可是最使她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是前几周在权威《坏球科学》看到的一篇专题,讲的是关于温室效应的。科学家发表论文承认自己夸大其辞,并说早些年那个著名哥本哈根会议上通过表决的绝大部分根本就不是科学家。还是英国电视台channel4有先见之明,提前播了个纪录片叫《全球变暖大骗局(thegreatglobalwarmingswindle)》。不过科学家又解释说,全球变暖的确是趋势,说什么全球变暖是骗局完全是媒体的报道失误。在美国媒体举行的辩论中,不同意气候变化的往往是一些历史、心理学家,他们中许多人经过电力、石油公司培训,但媒体没有告诉他们这一背景,公众都以为他们是气候专家。可是,谁知道呢?连眼见的都不一定为实,耳听之事情的可能xìng也就一定大打折扣了。那么,我们可以相信我们感觉到的吗?人类的感觉应该是最准确的了。可是,林梓辛听着白下水的话,也开始渐渐怀疑自己的第六感。[1]
几个小时前,林梓辛、刘晞,还有那两个主角白下水、白上央干了一件轰轰烈烈大事。现在回想起来,林梓辛居然不敢相信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大的勇气,或者是为什么被震撼得出乎了自己的意料而做出了那件勇者之事。现在,运动会结束的这天夜里,她在家里的浴缸里泡着澡,一边回想今天发生的事,一边用水的温度解除全身的疲劳。是的,她太疲劳了。同时,和她一起泡澡的,还有白下水同学。至于为什么白下水在林梓辛家里,这都要从刘晞把长跑跑晕的林梓从医务室拐到学校外面说起。[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