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第2/4页





        林婧合上笔记本,站起身就走:“我只要结果。下午三点之前发到我邮箱。”

        一天的行程满满当当,她没有时间浪费去听不必要的解释上,

        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事情是真正一帆风顺的,谁都经历过突发、心酸和坎坷,过程需要当事人想办法自己扛,而公司要业绩,她只要结果。

        她换了双平底鞋,在下楼梯的时间里用手机写了些备忘录。出了办公大楼,拐进停车场旁边的一条小路。这个时间点,打车不如走路。况且,古城的路,处处是风景。

        此前的昱洛古城,主要是西城步行街一条主街被开发,东城因有些老住户不愿搬走,一直处于半开放状态。住户在旧宅自己翻新或扩建面积,新老建筑材料混在一起,更像一个破败的城乡结合处,游人极少去城东。但其实城东有许多珍贵的古宅,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在城东规划一个文化长廊,一是为了平衡古城整体的发展,将古城旅游面扩大,二来也能将昱洛古城散落的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因为老住户不愿意搬也不愿意卖,文化长廊的事只能被迫一再往后延期。王彬所在的当地部门,也一直在做城东老住户的思想工作。

        林婧昨天去医院看望王彬的时候,王彬说城东的廖老先生想法有些动摇,让她抓紧时间做廖家的思想工作,只要廖家能点头,其他的老住户就好谈了。

        廖家老先生和太太都是讲究人,房子收拾得干净利落,没有像其他住户那样开餐厅或客栈,只是自己住。子女都在国外,二老不想随着出国,就想守着老房子等儿女回国。

        但二老也清楚,即便子女回国,也是去北上广一线城市,不可能回到昱洛这样的小县城。只是落叶归根的心呐,两难。

        遇到这样的房主,林婧一般是沉默的。商业化固然能利用好老房子的价值,但没有了主人温度的房子,也就只剩开发旅游价值了。她更愿意让老人继续住在老宅子,但文化长廊需要建,院落需要开放,廖家不点头,那些想趁机敲竹杠的人就跟着层层往上加码,那些人可不是真正想住在破旧老宅的。

        地上坑坑洼洼,林婧挑着地儿地走着。想着廖家如果今天能点头,文化长廊的事很快就能推进了。

        手机震动,是总经理崔昊打来的电话:“林婧快去县医院!廖老太太突发急病需要转院,你跟着去有个照应。”

        廖老太太?她已经快到廖家胡同口。

        崔昊说得急,几乎不容林婧迟疑:“快去!应该是要马上转到省城医院。”

        县医院离得不远,等林婧赶到医院,廖老太太已经被担架车推出病房,医生护士们在推着车跑。

        “廖太太“,林婧跟上去。廖老太太闭着眼,身上插着仪器,昏迷状态。

        ”你是病人家属?”医生问。

        林婧摇头又点头:“不是,但病人家人不在身边,我可以照顾。”

        医生们交换了眼神,没有劝退,说:“病人情况紧急,120急救车送去省城医院来不及,我们联络了直升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