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杨孝斌-第3/3页





        老杨连留学生公寓楼里的公用电话号码、儿子租过的一处地址都当做重要线索,郑重地记在病历本上,说明他手上没有什么关键信息,才会这样胡子眉毛一把抓地全都记上。

        剩下的一串号码和地址,也只是他从儿子寄来的包裹上抄下来的,据他说,电话早就已经打不通了,往上面的地址寄信,也是石沉大海。

        秦嘉守说:“这个号码,倒是可以调查一下。还有其他关键信息吗,比如护照、驾照这些证件,您手上有复印件吗?”

        老杨摇摇头。

        “那您知道他曾经就职过哪家公司吗?”

        “没有……我只知道他是搞it的。”老杨懊悔地说,“实话说话,小孩开始留学以后,他说的东西我都不太懂了,我也拉不下做父亲的颜面跟他讨教。他自己一贯来比较争气,在美丽国升学、毕业、找工作、结婚都自己搞定了,我帮不上忙,就只能给点生活上和金钱上的支持。细节上,我从来不过问。”

        老杨对儿子的关键信息一问三不知,乍听很离谱,仔细一想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相处模式。当孩子的个人发展已经超出父母时,当父母的没办法、也没有能力给子女的职业规划做指导,便只能给他们生活上的关心。

        这种关心,简单粗暴地表现出来,就是打钱。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老杨把病历本上写着的条目都解释了一遍。秦嘉守继续深挖:“他是因为什么跟您断了联系,有没有什么预兆?”

        “20年那会儿吧,他说他被裁员了,觉得很丢脸。那一年新冠刚爆发,我就说大家都难,没什么好丢脸的,只要人健康就好。我想到他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就把我所有的退休金都换成了美元汇过去。”老杨回忆说,“但是他给我打电话还是越来越少了。最后一个电话,是21年的春节,他给我拜了个年,说了两句话就挂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老杨为了这个儿子,真是一点退路都没有留。卖房子住进养老院,还把养老金都贴给他,难怪一大把年纪还要自己赚养老院的床位费。

        又问了一些情况,老杨再也提供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他又开始找蓝色帆布袋,掏出那支钢笔,就伏在病床上的小桌板上开始誊写。

        “我抄一份,给你带走。”老杨弓着腰,一笔一画吃力地写着,“你多费心,帮我找找。”

        我说:“杨老,拍个照就行了,别累着了。”

        老杨迟钝地反应过来:“哦,对,手机能拍照,那你们照……你们照。”

        秦嘉守说:“不用,我都记着了。”

        “厉害,果然是人肉扫描仪。”我揶揄他。无论见识过几次,我都很羡慕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

        秦嘉守很不经夸,对我“嘿”地一笑,得意忘形地凑到我脑袋边上,低声说:“以后你不记得的,我都帮你记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