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京师败讯-第5/6页





        而史可法听了这话,也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沉吟道:

        “那我们应该……”

        这时东林党大佬——户部尚书高弘图立刻接话到:

        “我看应该……”

        史可法闻言,连忙举起了右手,止住了了他下面的话,随后又摆了摆手,示意清场,于是除了史、吕、高和南京詹事府官长姜曰广等几位高级官员外,包括柳振民在内的其他中低阶官员都识趣地站到了大堂外面。

        ———————————————

        作者有话说:

        对于喜欢快节奏的读者,本书的所有“作者有话说”均可直接跳到下一章,尤其像这一章这么长的“作者有话说”。

        各位同好:

        南明史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沉痛的一页,华夏政权在这之前和在这之后,都从来没有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完完全全败于外敌之手:古代史上最强大的外敌蒙古帝国,灭亡我们概念中那个弱小偏安的南宋,都用了几十年时间;而近代史上最厉害的外敌,日本,则干脆被我们顶住,并且最终打败了。

        而历史上那被长期指责为偏安的南朝,更是传了晋宋齐梁陈五朝,一直等到北方重新变成汉人政权——隋朝后,才被重新统一。

        所以这段历史虽然不长,但正如顾先生所说,是一段非常需要总结教训的历史。而在这段汉奸空前猖獗的历史里,华夏民族中那些最英勇分子的民族意识和不屈血性,也从未表现的如此充分。虽然他们现在不怎么被提起了,但我认为,就像抗清义士张煌言死后能够在西湖和岳飞、于谦比邻而居一样,他们那一股血气,早已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有英灵的不朽魂魄一样,深深融进了我们每一个华夏人的血液里,不可分离。

        所以我决定写下这个故事,而这个沉痛悲壮的故事将会以南明的一位兵部官员柳振民为核心,尝试串联起明清交替历史上那些著名人物,因为当时的人物是形形色色的,所以柳振民的经历也会是跌宕起伏的。而从这样一位和明清易代时期诸多著名人物关系交错的主角,其数十年奔走救国的历程当中,我们或许能看到南明小朝廷的败亡之因,但也能看到华夏五千年血胤不绝之由。

        六镇民

        起于二零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本章勘正:

        第一章其实有个背离史实之处,是我后来重翻资料才发现的,即史可法等人知道崇祯死讯时不应该在南京,而应该在浦口,记载原文如下:

        “崇祯十七年(1644年),史可法听闻李自成进攻北  京,率军进京勤王。军队抵达达浦口时,传来北  京失陷、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的消息,史可法向北痛哭失声,以头撞柱,血流到脚上。”

        我本来想改,但犹豫再三,觉得南京既然是本书第一部分的中心,在后面的部分中也会反复出现,那故事还是从南京开始比较好。另外史可法等人在浦口地区究竟干了什么,待了几天,似乎也不太明确,因此我决定对本章内容暂不做彻底修改了,但仍在此特别指出来,以避免对大家产生史实误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