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送它上路【求订阅】-第3/4页
不止《哪吒》,国内《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其他知名ip电影,在开发周边产品时,多多少少会遇到类似状况。
究其根本,还是国内ip周边产业链发展不成熟,电影团队和品牌厂商对周边产品不够重视。
每次等到电影票房大爆才考虑周边的事,留给设计师和品牌厂商的时间不足,导致没有明确的目标群体画像,对ip产品的开发也缺乏思考。
相比于原世界。
这个世界各大娱乐公司对电影周边衍生品的也差不多。
虽然这个世界没有盗版之类的问题出现,但是仍对电影周边的开发不到位。
没办法,
缺乏自信心。
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电影会爆火,不相信,也就不敢提前弄这些。
虽然可以等到电影火了之后进行授权,但是到那时候哪怕没有盗版的,市场的热度已经消散了下去,就算想卖也卖不动了。
要说已经把ip形成产业链条的,毫无疑问,迪士尼当仁不让。
从最开始的米老鼠动画系列,到本世纪初的《赛车总动员》,再到2012年收购卢卡斯影业,将《星球大战》系列ip收入麾下,他们一直是电影衍生品开发的头部公司。
迪士尼做电影衍生品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周边产品要和电影作品之间能有紧密的关联性,保证电影ip的文化内涵能顺利地渗透到衍生品中。
因此,迪士尼在筹备电影之初,就开始规划和设计相应的衍生品。
迪士尼内部有一种被称之为gong show的头脑风暴活动,不限定所属部门,所有员工聚在一起对衍生品的生产设计提意见,很多创意都从中产生。
而周边产品的制作一般会和电影制作同步进行,以确保周边产品能够同步甚至早于电影上映就问世,占领足够的市场空间。
比如,在开发《赛车总动员》的衍生品时,迪士尼的营销部门就制定了严密的计划,甚至把3-6岁的孩子都当作消费群体考虑进去。
迪士尼发出70张电影产品授权书,挑选了at&t、麦当劳、赫兹汽车租赁公司等几十家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最后开发出280多种产品。
据统计,自2006年起,《赛车总动员》每年周边产品销售额都能达到20亿美元。
截至 2011年初的时候,《赛车总动员》衍生品在全球的总收入已经超过80亿美元。
就这个数据,
你说国内的娱乐公司怎么赶超人家?
他们每筹备一部ip电影,都会采取“衍生品营销规划在前,电影成片在后”的工序。
也正是如此严谨的流程,让迪士尼周边产品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而这背后更为关键的是,长年以来,丑国市场对ip品牌文化的深耕细作,已经逐渐形成庞大且稳定的客户群体。
而坐拥星战、漫威等众多经典ip的迪士尼,无疑是ip衍生品市场的大赢家。
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战》大获成功后,星球大战系列开始在漫画、小说、动画、游戏等领域衍生出庞大的根系,这些周边产品形成星战的“衍生宇宙”,在提高粉丝忠诚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电影空档期间,“衍生宇宙”自身的成熟化、系统化使得星战品牌发挥出独特魅力。
可以说,“衍生宇宙”对于星战品牌文化的意义,早已超越电影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