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如刀-第15/17页





        孙弘烈听着瞪直了眼睛,杨长君继续说:“你升百旗,我都未来得及祝贺,巧了你来都来了,这个就送给你吧!”说完从案上拿出一本书《武子兵意》“武圣的兵法,这个教不会你具体的方法,但是会教你如何判断以及认识一个战争。往后的路不能只凭运气。”

        “谢郡令大人!”孙弘烈面露笑容。

        “哦对了,正好你陪我走走,我正想到高处转转!”杨长君挥挥手,示意孙弘烈。

        防御工事上一处偏高一点的山石,杨长君登了上去,是远望绝好的地方,这块山石是江水南岸最陡峭的地方。所以也不必筑起防御高墙。视野辽阔,北岸的敌人营中人影模糊可见。

        “这九怀江只是中原大河的一个分支,但是却留在关口南面,曾经无数的人想把河水引入关前做护城河,但是无功而返。我的祖父在我幼时,带我来过一次,他说世人往往会被思想束缚,却又不知道自己被束缚了。这九怀河的河水明明已经在守护的虎御关。也是很多次的我重游此地才算是明白!”杨长君说。

        孙弘烈没有问杨长君其中的道理,只是自己在体会其中含义。江水两岸映入他眼中,就如同刻做沙盘。千军万马的呼啸和遮天蔽日的旌旗,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一句:“这就是一个引诱野兽的笼子。”

        杨长君听了笑道:“你悟性挺不错”

        又接着说道:“不可以一眼见到成功的事情和失败立即见到结果的危险,两种情况相比,朝中人都不愿意犯险承担。我本不熟悉兵法征战,但是对于虎御关此地,我愿意相信我的祖父所想,毕竟他一生的心血都在研究兵家上了,然而让我最担心的事情是,即便是胜了青奴人,炎国的财力兵力早已经积危,若不及时整治。不出十年,青奴再大举的扑过来一次,则炎国凶险矣——!。”

        孙弘烈接着说道:“郡令大人一直是以天下百姓惠政为顾虑,我们诸多兄弟不想其他顾虑,报仇也好,抵御外敌也罢。生死置之度的一了心愿。但是郡令的责任重大,我想不可荒废在中阳郡。”说话间孙弘烈坐在地上,抬眼望间霄汉,风拂过阳光印在脸上的温度,耀眼下他脑海里晃过二十几年,恍如隔世。中阳郡的学堂里,父亲和先生的责骂音犹在耳。

        “错,你也错了,你和关承昭都错了。”杨长君突然打断孙弘烈的劝告。“我告诉你们,我在中阳郡体会到一件事情,与其我和朝堂上那些冥顽不灵的人斗嘴争执不休,不如在一方水土护一方人。做事情,能把事情做下去最重要。”说完大笑的转身离去。孙弘烈看了一下他离去的背影,不知所以,摇了摇头。

        【杨长君,杨大人,我十分尊敬的人,自从郡令府一见,我即知道,人中龙凤是如何。书生气、豪侠胆,刚正不阿。我不懂他说的天下情怀是什么,我只觉得尚好的前途不能荒废。想来自己,文论才疏学浅,武功三招两式,恰逢国难当头,凭模模糊糊的尽忠报国的概念随军抗敌。然而尽忠报国四个字亦是杨大人告诉我的。我只觉得男儿在世威风八面才是。如今虎御关的百旗,我是不是也是威风了一回了,可能是弟兄们的离开让我至今也感受不到吧。——孙弘烈记】

        第二日天色刚刚蒙上一层白光,敌人的号角声音就响了起来,不过已经是在骑兵缓慢的过江之后。江面上他们铺上了一个浮桥,虽然简陋但是承受得士兵的踩踏。弓箭手蓄势待发,也在这一声号角响起后,万千支箭飞向营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