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明阳公主-第2/3页
他是北鲁人,他怎么会是北鲁人呢?
可是詹必庆的话又深深刺中他的心。
宣州府不是边关州府,从小他能见到的北鲁人并不算多。
这次去战场上,他的确见到了许多北鲁人,发现他和他们相像时,他也曾怀疑,他是不是北鲁人。
但很快这个念头又被他压下去,他是宣州府丰县洪山村人氏,他即便是养父的养子他也不会是北鲁人。
但现在有人突然冒出来清清楚楚告诉他,他是北鲁人,还是北鲁的皇室血脉,这是多么可笑的传言。
而这些可笑的传言今天还传进了其他人耳中,把他定死在了这里。
身后有大批脚步声,纪行舟带着人来了。
不止纪行舟,还有魏刺史,郭少卿,都来了。
他们也听见了詹必庆的那些话。
所有人的面色都是凝重又复杂的。
郭少卿不禁走上前几步,他也看见了董钊后腰上的梅花胎记。
在大邺皇室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凡皇室中人都有一个梅花胎记。
听闻皇帝的梅花胎记生于右臂,而当初和亲的明阳公主梅花胎记生于左肩。
这人,居然是明阳公主的后代。
那个本来应该死去的孩子,如今出现在北鲁于大邺的战场之上。
……
没有人想到过,北鲁与大邺的这一场仗结束得这般猝不及防。
温棠和董钊也没有想到过,他们俩会这么猝不及防的被宣召进京。
董钊是明阳公主遗孤这件事,知道的人太多,到底没有封锁住,很快传到了大邺与北鲁皇室,传到了民间。
董钊自然不再适合带兵打仗。
谁能保证董钊在战场上会偏向哪一边?毕竟他是那样特殊的一个人。
董钊进京,北鲁的谭议和书也很快送到皇帝的御案之上。
皇宫中。
身着明黄龙袍的皇帝已经人到中年,两鬓生白。
当年的意气风发被岁月洗涤,帝王之气沉敛,不怒自威。
他手边是那封写着董钊身份的奏报,已经许多年被刻意压抑的故人乍然浮现在心头,让皇帝的眼眶都不由发酸起来。
他还能清晰的记起来,儿时,明阳总是欢快的跟在他身后喊他太子哥哥太子哥哥的情景,也还记得她调皮捣蛋怕被父皇母后责罚,悄悄拉他出去背锅的情景,还记得他因此被父皇罚抄诗文,她又偷偷摸摸给他送好吃的情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