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最后一场-第2/3页





        有那种依然觉得慷慨激昂的,那边能一直记住,有那种欠缺火候的可以继续修改。

        这两个月温榆把他的他父亲的都拿出来看了看,又新作了一些,碰上纪行舟又被纪行舟针对性的指点了一通,温榆对这场是很有信心。

        他拿到试卷就先在草稿上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篇,然后对比着挑了最好的改了又改,这才誊抄在试卷上。

        等他交卷后才发现不少人都交了卷。

        他出来时,邱承玉和沈丛都等了他许久,见他姗姗来迟,邱承玉道:“哎呀,你可真是太慢了,我腿都蹲麻了。”

        温榆翻了个白眼儿,指了一边的马车道:“你不会去你家马车里躺着等,这又不是赶集,我还能买快一点儿。”

        邱承玉无语,他去马车里躺着让沈丛一个人在马车外等,还是他把沈丛也叫进去两人一起躺着等,那像什么样子。

        三人一起上了马车,朝着温榆他们住的小院而去。

        转角处袁明远依旧在那里,看着马车的方向,想了想跟了上去。

        但他的脚力拿有马车快,才走了一会就跟不上,他又不可能急跑上去,那不是让人怀疑,只能站在原地看着马车离开。

        明天是第三场,温棠定然会来。

        进考场的时间太早,出考场的时间差不多,到时候他想办法把孟金瑞叫过来。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考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包括政治民生等,范围之广,比背诵和诗赋都更有意义。

        这种题说白了很靠运气,给的题目若是有感觉,那你便能洋洋洒洒写下一通,若是没思路,真的很难憋出来。

        温榆是农家出生,这五年也是实打实跟着上山下地,跟大哥二哥还进过城买卖东西,温母一直生病,民生之艰他也多有体会。

        比起那种,只会死读书不通庶务甚至连五谷都不分的温榆好了太多。

        加上家里现在又做起了生意,至于官场上的见识,温榆这几天从纪行舟这里学了不少,这些都是支撑他答题的经验。

        但当温榆拿到考卷时,还是愣了一下。

        考卷上的题是两首诗,直白的反应百姓之艰。

        温榆并不会认为这样的考题给出来就是单纯的让你分析百姓生活到底有多辛苦。

        温榆仔细斟酌了一番才在草稿上落笔。

        他先写了几个关键词,这是温棠教给她的,提炼关键字,再由关键字展开论述。

        由一个现象分析到为什么,怎么做,背后的意义何在。

        纪行舟也说把这三点答好他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