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水龙车和起重机
第二天,当杨墨来北城例行视察的时候。
远远的就听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越靠近北城,主街两旁人头攒动。
几乎半个县城的百姓们箪食壶浆,夹道前来迎接他!
比上一次他进城请赏时还要隆重!
才刚过县城中心的县衙门口,北城的几个乡老们就亲手抓住他的马缰。
坚决要请他去赛樊楼赴宴。
杨墨以事务繁忙为由,拒绝了他们的盛情邀约。
虽然如此,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重,杨墨也不得不下马来,跟几位乡老边走边聊。
这些受灾的居民中,也不全都是贫民,其中也不乏富户。
他们在得知这件事之后,对杨墨和民夫们也都十分感激。
这些富户们,谁在城里还没有三门穷亲戚?
如果杨墨不提出这个建议帮助那些受灾的百姓。
百姓们势必就只能向宗族或亲党中的富户们寻求帮助。
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加重了富户们的负担。
亲戚或者本家找上门来问自己借钱。
即使不想借,也抹不开情面,什么时候还,那就更是个未知数。
有了杨墨的这个提议,一下子就把他们从人情负担里摘了出来。
他们有钱,大可以借给自己愿意出借的对象,还能赚取合法的利息。
话又说回来,自古以来,人情债都是最重的。
受灾的百姓们,宁愿付利息借陌生人的钱,恐怕也不愿意欠自家亲戚人情。
不管是灾民还是富户,他们当然都对杨墨感恩戴德。
甚至当场就有人主动承诺,可以把自己家的房屋,无偿借给工程队使用。
甚至还有人愿意捐出善款,资助县府修城,改善民夫们的伙食。
杨墨听了乡老们的陈诉,暗自欣喜。
北城这一片,做什么营生的百姓都有。
有了这些居民的帮助,物资的堆放,民夫们的住所。
甚至于干净的饮用水和粮食供应,都得到了保障。
为工程队省下了大批的帐篷,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同时也改善了工程队的各项条件。
民夫们能够吃得好,休息得好,干起活来自然也更加卖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