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林铠手握折扇,念出了第一句诗。

他容貌英俊,一股淡淡的忧伤气质,从他的身上散发出来。

在场的许许多多女子,都身躯一震。

无论是战天宗,玄雷宗还是玄剑宗,都被林铠这忧伤的气质给吸引。

雷凡睁大了眼睛,吃惊不已。

林铠仅仅两句诗,就写出了那一种相见而不得的曲折爱情。

骆宾和庄墨的眼睛也微微一亮。

但林铠仅仅两句,就叫他们体会到了诗词中,那缠绵悱恻的意境,叫他们叹为观止。

那一种对美好诗词的期待,瞬间提上了心头,竖起耳朵继续听了起来。

紧接着,林铠的声音再次响彻起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带着几分忧伤,在林铠开口间,一副思念爱人的情景,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何为相思?

如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如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流尽。

带着深深的眷恋与痛苦,带着求之不得的意,配上林铠此刻略显低沉的声音,叫一位位玄雷宗的女弟子们,娇躯颤动。

一些女弟子,眼睛中涌出了眼泪,玉手也忍不住的握紧起来。

紧接着,林铠仰头一叹,更加令人心痛而惆怅的诗句,在此刻念了出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首诗落下。

全场再次鸦雀无声。

许多人都被带入了诗词的意境当中,无法自拔。

一些人心中生出了伤痛的情绪。

还有一些人战天宗的女弟子们,满脸是泪,又发出了抽泣的声音。

抽泣的声音渐响。

接着,她们呜呜哭泣起来。

“呜,师姐。我想师兄了。”

“自从他去从军,驻守边关,我已经好多年没见他,我好想他。”

“师妹,我也是。师兄们去了边关,我们除了思念之外,什么都做不了。”

“这首诗写的太好了,不知道林铠愿不愿意,让我将这首诗抄下来,我想将它写进信中,寄给师兄……”

哭泣声在楼里响起。

令人动容不已。

但也有一些人,没有听懂这首诗。

他们有些懵。

只知心中也隐隐有着悲伤之意。

却不知这悲伤从何而来。

有一位战天宗的中年执事心口十分难受,朝骆宾道:“骆先生,此诗具体何意,还请骆先生为我等解惑。”

在以往骆宾参加的诗会当中,根本不需要他来解释。

因为,参加的人,多是文人墨客。

能听懂大多数诗。

区别在于理解的角度与深浅。

但这里不一样。

是玄雷宗当中。

即便今天能来到这里的,都是修武之人当中,较有文化的。

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理解,诗词中的含义。

此刻,许多人体会到了诗词中的忧伤之感。

但更多的是一知半解。

但骆宾并不介意。

因为此刻,他的心也被这一首诗给触动。

他乐意让更多的人,来读懂林铠的这一首。

为这首诗而触动。

不过,在这么做之前。

他又望向了林铠,用征询的语气道,“林小友。能否允许在下来解析这一首诗?”

此前林铠的一首《关鸠》,因为意境美好而乐观。

在加上共情,他克制不住,主动解析了。

不过,这一首却不同。

因为,诗词中蕴含着的伤痛情绪。

如果,这些伤痛的情绪来自林铠本身。

而他又没经过林铠同意,那就显得非常唐突和不礼。

林铠一笑,道:“可以,骆先生,随意。”

“多谢。”

骆宾朝林铠抱了一拳。

此刻,他压根忘记了自己是四皇子门客的身份,给目光望向他的众人,解释起来,道:“各位,这首诗,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抒情诗。它的字面意思是……”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说到这儿,骆宾十分感慨。

他声音微微一顿,继续道:“在下不知林小友是如何作出这样了得的一首诗。但这诗,真的是叫人读者心痛,闻着流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