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帝心豫思御书房



元初帝听完这番话,面色露出些许不解,伸手拿过三张试卷。

“林衙统帅之子林磷,还有江南书院亚圣的亲传弟子?竟然还有一位布衣学子?你们礼部这在做什么?”

看完这份名单,本来就有些不解的元初帝更加不解。

这三个人的身份太特殊!

血流铁骑统帅之子在名单之中他能理解,这林磷和其父林琊的关系十分不好,与其父意志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成为读书人,尚有情可原。

但是另外两个,就不一样了。

江南书院亚圣的亲传弟子,向来不参加科举,但是今年却来了。

元初帝深谙庙堂之道,这让他不得不细心琢磨。

江南书院的亲传弟子参加科举,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想进入礼部以外的某一部为官。

第二种,为了驸马而来!

思考片刻后,元初帝立马否定了第一种可能性,以江南书院亲传弟子的身份,若是想进入某一部,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参加科举。

那么就剩下最后一种了——驸马!

可问题是,亚圣亲传弟子,要驸马做什么?

想到这,元初帝轻轻挥手,一道年老太监的身影出现在御书房之内,就仿佛凭空出现一般。

“陛下!”

元初帝端起一杯茶,开口道:“江南书院那边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年老太监思忖片刻,道:“童林雪,第七境劫失败”

“砰~”

听到这句话,元初帝手中的茶杯,瞬间破碎,一道怒意浮现在这位帝王的脸上!

“竟敢把主意打到朕的女儿身上来了!”

不过很快,元初帝就冷静下来,再次问道:“江南书院知道白充瓯来参加科举吗?”

年老太监道:“此事还需探查!”

元初帝点了点头,道:“速速探查,明天钦点状元之前,朕要得到消息!”

“是!”

话音落去,年老太监的身影如鬼魅般消失在御书房之内。

元初帝似是有些忧虑,按了按眉心,继续对老主司问道:“这布衣学子是怎么一回事?”

老主司回道:“启禀陛下,这布衣学子是真才实学拿到的前三甲!”

“真才实学?”

元初帝嘴角露出一抹讥讽。

礼部是什么德行他会不知道?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将科举前三甲的人选把控在大家士族子弟的手中,岂能有所谓真才实学的布衣学子入选?

老主司道:“陛下,此子真的是真才实学,您请过目他的试卷就知道了!”

元初帝盯着老主司看了片刻,目光有些迟疑。

他很尊敬眼前这个人,也很感激他。

这位陛下的功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登上皇位之后,未名山二先生祝他一统九州。另一个阶段则是如何登上的皇位——儒家势力!

当年若非儒家支持,他绝对登不上皇位,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儒家的力量太大!

不是皇帝之前他可以借助儒家的力量,但是登上皇位之后,儒家则成了他的心头之患。

而眼前这个人,是自己的老师之一,但也是儒家出身!

所以他说的话,元初帝自然是要细细品味。

看其神色,不像是说谎。

元初帝这才拿起了宋林的试卷。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好诗句!

元初帝细细看完整篇策论之后,与礼部尚书出现了相同的反应,连道了三个好字!

不过内在原因却是不尽相同。

孟语堂的三个好,纯粹是夸赞整篇策论。

元初帝看得却是更为深远。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句话,虽然不能将所有的科举意义都道尽,但它占据了一个两个制高点——朝暮、天子堂!

朝暮代表的是时间极短,这是科举的意义。

而天子堂则给了科举更加符合王朝需求的意义——无论你是谁,你都是天子的臣子!

仅仅这一句话,便隐晦的削弱了儒家的影响,而拔高了天子的权威!

元初帝起提笔,在宋林的试卷上重新把那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圈了起来,而后对着老主司说道:

“好了,朕知道这三人了,老师,您先回去吧!”

“是!”

老主司了下去。

......

老主司离开之后,元初帝拿着宋林的试卷从书案前离开,走到了一处薄纱之前,然后将宋林的试卷递了进去。

“云裳,你看看这张试卷!”

一双芊芊玉手伸了出来,将试卷取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