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培养工匠-第2/2页
“最好是军队能拉到野外使用,现在朝廷的大炮还是偏少,你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快速大量的造炮,红夷大炮,佛郎机炮,虎蹲炮都要。”
接着,崇祯看向毕懋康,“朕刚才看了那些造火枪的工匠年龄都有点偏大,你去外面招点年轻人,叫老工匠带徒弟,每人都带十个徒弟。”
“这样不要一年,熟练工匠至少增加三倍,就算这些年轻工匠做些简单的活,也能大大提高火枪的产量。”
“孙爱卿也一样,多培养一些铸炮师,这些学徒的薪俸给一两银子一个月,再给一石米,不用入匠户,朕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来的。”
毕懋康和孙元化都点头,一石米一个人大约可以吃三个月。这份待遇对京城的老百姓家都很有诱惑力。
“皇上,那这样一来军器局的开销就大了,”毕懋康担心道,“现在军器局造火枪火炮的人都有二千多人,每月耗银差不多四万两。”
原先军器局一天只能造十几支火枪,现在一天最少都有一百支合格的火枪,取得这种效果就是毕懋康大把的砸钱下去。
崇祯给毕懋康的一百万两,他已经用了十五万两,如果再招大量学徒,估计半年都撑不到。
孙元化点点头,他的火炮更要钱,而且不是每次都能运气这么好,有的时候造十门只有一门可以用,其他都报废了。
“朕知道,但是这也是最快的办法,”崇祯笑了笑,“其他地方的钱可以省,但是军器局的钱不能省,你们放手去做,多招点人,外面很多人都吃不饱饭,这也能给百姓多一条活路。”
自从崇祯降低了京城的粮价,周围府县的青壮就朝京城而来,希望挣点钱买粮。
在其他地方,粮价基本都是一两银子一石,更惨的是陕西,五两银子都买不到一石粮,即使出再高的钱也买不到,因为根本没粮,只有大地主家和藩王的地窖里有存粮,普通人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而且五两银子也没人拿的出来,所以人们只能选择零元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