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杨文孺弹劾九千岁,燕自远南归回京…



天启四年北京

        没错,这就是发生在大明天启年间的故事。这个世界段上,充满了险恶、猜忌,有忠义之士,有大奸大恶。这便是末日前的明朝。繁荣前的清朝。

        杨涟决定了,不能再忍了。奸臣当道,自己身为顾命大臣,怎能苟且偷生,任贼人肆意妄为!如今国家有难,我杨涟怎能愧对于先帝对自己的信任,愧对于国家与百姓,愧对于自己坚信的道义!

        他连夜写下了一篇檄文,没有半点休息,一气呵成。中间不知道磨过多少次墨,添过多少次水。他怀着愤怒,写下了对魏忠贤的二十四罪,每一罪有理有据,字字如刀。

        第二天早上,杨涟起得很早。在进皇极殿的路上,他一直看着周围的一切:房顶,柱子,地板,每一棵树,每一株草。而在这条路上,曾经有无数的名人志士走过,他们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为了国家,做出了了各种各样的牺牲。现在该轮到自己了。

        可刚进去,却得知今日皇上不上朝。杨涟松了口气,只好先回家去。

        回去后,杨涟准备直接把奏疏交往内阁。其实他知道,朝廷上下满是阉党,自己上书交于内阁,便是交到了魏忠贤的手里,这无异于自投虎穴。但他必须这样做,除灭奸贼,总是要有人做出牺牲的。

        他已经准备好牺牲了。

        东林党纷纷垮台,大家都只知道自保,要不逃避,要不就干脆加入阉党。但更多人选择了后者。反抗的人,也有,可是少,而且暂时看起来作用好像也不大。

        于是大家都纷纷选择加入阉党,不仅能自保,偶尔还能捞点好处。真好。名誉算什么,道义算什么,能值几个钱?有什么能比得上性命,比得上眼前的利益。至少和性命相比,一切都是玩笑,一切皆为浮云。没错,没错,狠狠心,加入阉党,好日子不就就来了吗?识时务者为俊杰!不怪自己不够勇敢,要怪就怪这个世道,坑害好人!唉,算了,干嘛去反抗,干嘛要那么累,干嘛要做出牺牲,能有用吗?!

        但杨涟一行人不这样认为,宁可杀身,亦要成仁!

        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可杨文孺偏要做那一支木头。

        不同于海青天,杨涟上书后,没有为自己先准备一口棺材,他知道阉党奸恶,是不可能理会这个的。而且如果自己不幸落入虎口,去的也只会是诏狱。

        果不其然,奏疏一下子就落入魏忠贤手里,而且还被他压了下来。魏忠贤找了个识字的小太监,让他读。“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几乎连十罪都未听完,就吓得满脸发白。等到读完后,好一阵子,九千岁才缓过来,对杨涟的奏疏是气得满脸发紫。

        这奏疏绝不能让皇上看到,绝对不行。杨涟,我记住你了,之前就跟我作对,我也没跟你计较;现在又想把我往死里搞,你逃不掉的,杨涟。这个仇,我迟早会报的。

        接连几天皇帝那都没有动静,杨涟不打算坐以待毙,他将奏疏的副本通过印刷讲诵的方式,四处传播。人人争相抄写背诵,一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北战南归京都几年的燕自远和梁小六也读到了杨涟赫赫有名的二十四罪疏。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