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相聚(七)-第2/3页
朝堂震动是必然的,那么在以宗亲为首的手段之下,自家徒弟天下闻名,在汉朝史书上留下一笔,也是迟早的事情。
毕竟这乱世之下,总归要树立英雄的。
而史书中的人物,毕竟太过遥远,只能说刘正的身份刚刚好,时机也刚刚好。
他想到这里,想着对方身上的伤寒,多少有些沉痛,但不管对方会不会死,这件事情他也是能利用到的。
其实那天夸赞对方妙计,他也是准备让史书上给刘正留下文武双全的名声,算是再送刘正一场造化。
他身经百战,这样的计划又不是想不到,只是阉党环伺,若是他本人来提,必然是不适合的。
朝廷要名,绝对不会让这样的计策实施。
用诡计,那便说明朝廷自知不能力敌,无法用五万雄师直接对着十五万普通百姓组成的蛾贼进行碾压、一bo推平,也无法彰显朝廷军的威仪,震慑宵小……这样的说法那群根本不懂打仗的阉党之中自有人能够想到,然后进谗言,到时候他卢植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他拖着左丰在此胡搅蛮缠,偶尔钓一下对方自己有行贿的意图,其实是想着推平了广宗,直接回去邀功,顺便也会让左丰尝尝自己的手段,打阉党的脸。
只是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推平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让他有些烦躁的是,刘备与对方也越来越暧昧,总有一种左右逢源的姿态在里面。
这种态度他不喜欢,但也没有明说……其实他心头偶尔也希望着刘备剑走偏锋,会曲线拯救士人,或是杀了左丰,或是以左丰为支点,撬开阉党的嘴,打入阉党内部——当然这些想法都要随着时间的前进而规划,至少最后结果没出来,他绝不想相信刘备真的想要投靠阉人了。
好在,小徒弟来了。
虽然抱病之躯,却仍就以雷霆手段射杀了左丰,证明了自己有些质疑的率领七人冲杀五万人的骁勇果断并非浪得虚名。那暗器他想来也觉得恐怖,简直防不胜防,可看着左丰死在眼前,卢植反倒松了一口气,刘正这一举算是让他眼不见为净了,也断了他再与蛾贼拖下去的想法。
其实如果是他自己,要是拖到左丰最后不耐烦地回去汇报圣上,便也束手就擒回去领罪了。
但眼下射杀天使的是刘正,他虽然明白按照刘正的的说法,圣上顾虑到汉室宗亲的态度,也不会怎么样,但为了以防万一,他必须得让对方的名声毫无一点被阉人诋毁的可能,就算是让对方将功补过,也一定要按照对方的计划来。
这是顺水推舟,如果赢了,那么有荀棐在旁作证,有关推广刘正名声的此类事情,就好做了。
如果输了——
必然不会输。
其实早在刘正没有来之前,这个计划卢植就考虑过,胜率很高。
只是他被阉人攻击的破绽也很大,被圣上嫌弃的概率也很大,而一旦他退出朝堂,士人就难办了……而且有左丰在此,他要整合一些阉党将士同意做这些,也很麻烦。
这些阉党将士,根本不知道他们上面的那些靠山,自从被阉割之后开始跪起,就无所谓给谁下跪了,便是改朝换代,他们这些阉人也不过换个东家跪,所以考虑的从来都是自身的利益,想要为了大义让他们付出,没可能的。
士人也不是说一定为了大义,有不少其实也是为了家族本身的延续,可这个延续,定然是要维持大环境安平康乐的,于公于私,士人都比阉人要好,至于那些百姓,懂些什么啊,以为造反就能翻身了,不过是替别人做嫁衣罢了。
如今大势所趋,党锢一除,士人为了道义,已经没了反对汉室的理由,那么就只能维持大局稳妥了。
有关稳住大局,阉人不行,百姓不行,只有士人可以,卢植自然是支持士人,这些人,虽然有一些都是道貌岸然的家伙,但办起事情来,起码比其他人要软,也要稳妥。
大汉禁不起折腾了,所以卢植也支持士人,为了子孙后代的好环境,他也会支持士人,便是死也无怨——他辛辛苦苦地在朝堂支撑着士人的一席之地,也是他知道即便自己死了,子孙后代能够受到士人照拂,能够享福,何况他相信,自家的子孙,也不会堕了他的名声,让大汉一直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