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八章 家与国,义与义(二)-第3/4页
当然,除了官场,关乎军队方面也有变动,只不过这方面根本没几个人能够打听到有关刘备的真正用意。/p
只听说自从刘备当上别驾,鲜于银退位让贤之后,这帮兵痞也并非没有闹事过,只不过兵变很快被镇压下来,据说刘备还亲自出现在营地中过,随后就将几个兵营给封了。/p
此后的几天,经过哗变、镇压、杀人种种洗礼之后,一众将领有才能的留任,没才能的剔除,所有部队也被重新打散洗牌,再之后,新的军队开始频繁在城池各处巡逻,随同府衙开始调查凶手、寻找刘和等人,关乎留守营地内的士卒到底在干什么,却也不得而知。/p
然而,无论官场如何风云变化,还是没有人能够看到刘备,就连刘政也因为诸多护卫的警惕,以至于能够被人直接接触的机会不多。/p
好在经过初时十几天的混乱,蓟县城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再乱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刘备的真实存在,更是能从城门那些守卫的兵甲、弓弩中,察觉出刘备封城的决心。/p
但也在城内逐渐安稳的过程中,事实上无数人心中同时也有一个问题:蓟县封城,对于幽州意味着什么?/p
若在平日里,也不难猜出蓟县封城对幽州来说是件极其糟糕的事情,此时恰好又遇到乌桓造反,那么封城会产生的局面,只怕只有在更糟糕和万劫不复中选择了。/p
而事情,事实上也没有偏离那些人的想象。/p
城外的局面的确很乱。/p
在蓟县封城的几天时间后,各方县令、郡守就开始派人前往蓟县打探消息,位于城外营地的关羽从一开始虚心接待,到后来闭门不出,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被消磨光了耐心,可见那些人拜访的频繁。/p
而与此同时,四个城门上的士卒也频繁遭受那些使者的询问,在几次回答“无可奉告”之后,那些使者开始谩骂、激将,乃至于以“造反”为名诬陷,士卒们却只能继续隐忍。/p
再之后,人数开始变多,不少县令、县长在郡守的命令下,指使县尉带兵前来,于是,蓟县城外的营地逐渐多了起来,人声吵杂,时有纠纷,城门上时不时会受到箭矢的照顾,有一些带着问候信,有一些直接挂着小巧精致的玉器金器,不外乎是想打听城内的情况,但这些无一例外,都石沉大海。/p
于是人心开始浮动,有关刘备造反的流言在幽州流传开来,甚至有着朝其他各州蔓延的趋势。/p
此后的岁月里,倒也不乏几个幽州郡守拥兵自立的消息流传出来,而及至八月中旬,一件事情在渔阳郡爆发,也让整个幽州的局势骤然之间变得愈发紧迫起来——渔阳太守王松出兵攻打渔阳黄巾,致使黄巾军腹背受敌,随后在乌桓和渔阳郡兵包围下,损失一万余人,直接崩溃。/p
举州震惊。/p
及至八月二十五,右北平乌桓与渔阳乌桓、郡兵联合之下,以公孙越为首的公孙瓒部曲和张闿所率领的黄巾军,共计十万人,被一举击溃,幽州局势更是到了极其严峻的程度。/p
紧接着,九月初九,以乌延、苏仆延为首的乌桓八万大军,马不停蹄地自渔阳郡径直攻入广阳郡,广阳北部黄巾崩溃,昌平、军都两县在渔阳郡兵的劝服下开城投降,致使幽州所有汉人的自尊心遭受到了重创,也致使不少人羞愤到难以附加的地步,期间上演了无数英勇就义的悲剧,却根本无法收拢人心,共抗乌桓。/p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上谷郡沮阳县。/p
因为那里尚有以蹋顿为首的七八千乌桓人被公孙瓒率领的一万人围在城中,与此同时,上谷太守尾敦据城而守,闭门不出,双方僵持两月有余。/p
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事实上大多数汉人对于公孙瓒已经不抱希望。/p
不仅仅是因为尾敦的分庭抗礼、偏向乌桓;也因为乌桓聚拢十万铁骑,大举进犯,公孙瓒一万之中根本无法抵挡;更因为上谷郡的黄巾军简直蠢到让人心疼,在得知两郡黄巾屡次被击溃、整顿、再被崩溃之后,竟然死守上谷西边地界,与代郡乌桓展开殊死搏斗,根本没想过回援沮阳。/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