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 有风有雨,战战战!(五)-第3/4页





    张曼成也不由头大,忙不迭地望向一侧一名身着铁铠,长得极其俊秀的中年人,“子布兄,你说说,我等应当如何?”

    这种时候,其实张曼成也很想说上几句,可他以往在青州通常就是集思广益之后就决定了,事情有成功也有不成功的。不过凭借着平日里的训练有素,遇到那帮青州黄巾贼,其实多半都是打赢的情况,后来人数一多,甚至出现一哄而上就平推,或者不战而胜的事迹。

    所以即便他学着刘正交给他的方式每战必有总结,平日里实则也没有多少有关战阵的实际经验能够积累。

    昔日宛城与朱儁对战倒是让他受益匪浅,但那时他是真正的渠帅,是主心骨,此时虽说他也能够做主,但如今有三千人是田楷带过来的,而剩下的,自青州跟随过来的管承等人——这些商贾出身的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与主见。

    徐和司马俱这些人带领的青州黄巾,也未必没有其他心思。

    还有马台他们这帮赵弘、卜己、彭脱等人的心腹,平日里倒是乖顺,可这两年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这些人夺权的情况,要么是为私利,要么是自认为揣摩到了赵弘、卜己、彭脱那些人的想法,甚至时至今日,张曼成都怀疑其中暗藏了几个对他的位置有想法的人。

    如今又加上了宁县过来的四千护乌桓校尉邹丹的部曲……

    光是人心方面,就是各有心思,他也未必能够服众。

    而且昔日宛城,他们是背水一战,气势如虹,如今大家倒是也争相想要建功立业光耀门楣,说得上气势如虹,但其实本质上与“背水一战”时的气势还是有些距离的。

    再加上当初是攻城战,熟悉的也是朝廷军的套路,此次却是实打实的平原骑兵战,还是乌桓这等传言中就野蛮悍勇、弓马娴熟的民族……

    总而言之,结合各方原因,张曼成又哪里敢随意出谋划策,以免搬石砸脚,让自己威名扫地,所以也只能让相对擅长排兵布阵的邹丹来说话了。

    邹丹在流言之中极其窝囊、怕事,其实能被董卓任命单独上任护乌桓校尉,也是有些能力的,只是随着局势自暴自弃、明哲保身而已,此次田楷一邀请,他就开了武库发放装备,还带四千人汇合,算是在刘虞病危之际真正站队了,于是便也打起精神,想要在田楷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虽然是降将,但好歹是中郎将出身,总归也希望自己能通过田楷被公孙瓒重视,往后也好只屈居公孙瓒之下,或者与田楷这种拥有实权的心腹平起平坐。

    “既然广宁城带着一万人……”

    邹丹开着口,田楷突然回过神,那张一直一本正经的脸徒然间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子布兄,稍安勿躁。田某兴许知道是谁真正想要偷袭了。”

    “嗯?”邹丹愣了愣,张曼成望了眼田楷手中的手谕,突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问道:“莫非……是蓟侯?”

    他说着自己就脸色古怪起来,“你不是说,这笔记不是蓟侯的吗?是杨凤那边假借蓟侯的名义所写。”

    “对,并非主公所写。但时间既然定了,那就一定是主公的意思。荀文若不过一介书生,纸上谈兵可以,大局上诱敌深入去广阳郡也没错。但便是他亲自赶来,想要在短时间内就定下时间,绝无可能。”

    田楷目光灼灼,弹了弹信笺,“此人谋而后动,便是善谋,尚未经历过战场,未免我等白白牺牲,绝对会思量一番,以免一念之差损失惨重。自然,便是他当真有如此魄力,这等时候出兵偷袭,一定也有一个善战有勇之人参与。但如今子干公与邹校……邹靖邹校尉都不在此处,连你等交好的刘公子也不在,想要镇住一万人的人心出兵,便只有主公了。”

    张曼成愣了愣,“或许……张燕呢?杨凤也可能自己做主啊。还有,不是听说那个太史子义挺厉害的吗?”

    “太史子义尚无威信,杨凤素来知晓乌桓威势,此次也是策应我等,如今乌桓四面楚歌,他敢不顾大局,自作主张去捋虎须吗?不可能的。便是张燕来了,关乎幽州局势,他也不敢随意做主。能做主的,也就这么几个人了,那么,除了我那消失无踪的主公,还能是谁决定朝乌桓下手?也唯有他,只需要朝我等确定时间,不说策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