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风雨骤变-第3/4页
但这次数目庞大,有些政策便是针对性地下去,也是效果甚微,而且有心人也看得出来,这次有人从中为这些人的迁徙造势博名声,一旦涉入其中,难说不会有更大的损失,为了保护自己的羽翼,几位州牧没有多管,太守县令见势便也任由那些百姓离去。
其中因为那些人离去,最痛苦的莫过于青州刺史焦和了。
此次诸多州郡募兵征粮准备讨伐董卓,焦和虽然摇摆不定,此后却也有心倾尽一州之力讨伐,只是准备妥当之后,临行之际各郡黄巾再次暴动,他自然只能留守青州镇压黄巾。
其中马台、张闿这些人,在近几年依仗昔日黄巾军的身份,对那些相对残暴的黄巾贼或拉拢或攻打,也是出了大力的,马台这些人一消失,面对数以百万计的黄巾贼,焦和的人就相对捉襟见肘了。
有人看出焦和这人以能言善辩显名于世,本质上却是个毫无能力之人,明明手中兵多将广,却偏偏不能针对黄巾贼有任何有效的举措,着实是个酒囊饭袋,甚至有人受够了这种窝囊日子,预感焦和可能完蛋,已经开始谋划自立刺史,亦或请人过来代为治理青州。
其中也有流言蜚语指出,让渤海太守袁绍担任青州刺史,不过袁绍已经在河间接应了鲜于辅,朝着酸枣、河内那一带进发,俨然是准备过去会盟剑指雒阳,又怎么可能过来接任青州刺史,这方面也只能当成谣言听了,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诸多人听闻不少流言赞誉袁绍的同时,也有人在传他的恶名,说他并非良人。
这方面的恶言恶语,除了有心人在调查背后运作之人,其余人大多付之一笑,毕竟袁氏四世三公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如果连袁绍那等颇有能力的贤良都不够资格,还有谁又资格?
抛却关乎袁绍的流言后,他们大多关注的,还是幽州的局势。
毕竟除却焦和之外,在此次黄巾贼异动中比较骑虎难下的,还有归属蹋顿的乌桓部落。
五月中旬的时候,乌桓部落在有关黄巾军百万之众北上的谣言四起时,仍旧在右北平、辽西各地聚集了数千部落,到得五月下旬,总计有五万人朝着右北平推进,与此同时,渔阳郡、广阳郡北部也有大批乌桓人聚集起来,准备南下前往蓟县,说是要为难楼之死、蹋顿负伤一事找刘正讨个公道,也要向刘虞喊冤。
其中还不乏将劫掠过去的百姓斩首祭天,谋求鬼神庇护、震慑汉民的,但到得六月初,当那辽西、右北平的五万乌桓骑兵到达右北平俊靡县一带,十余万黄巾也已经在右北平无终县——靠近蓟县的城池周围汇集,还有公孙瓒的七千骑步兵在公孙越的率领下在旁策应。
虽说那些黄巾军不像是正规军,还有手拿镰刀锄头的,但各个气势十足,另外还有公孙越带人震慑,也让那些乌桓部队不敢轻举妄动了。
另一边,上谷、广阳、渔阳三郡,也有乌桓人被黄巾军分别阻拦。其中倒也不乏经历小规模斗争的,但总的结果,还是那些乌桓人被拒在了广阳郡边缘,不得进入蓟县。
战局的结果,倒是让不少人为之振奋,对黄巾军也刮目相看,但只要有点见识的,也知道乌桓人只是按兵不动罢了,毕竟不知道有没有真的受伤的蹋顿还没有浮出水面,如果蹋顿真的有心追究,一场大战便可能一触即发。
倒也有谣言说蹋顿已经派了使者前往蓟县面见刘虞,期望刘虞出面责罚刘正,但刘虞病了一个月,如今大有病入膏肓的趋势,这几天自医师口中得知的消息,是刘虞不断咳嗽吐血,面色憔悴,似乎有行将朽木的感觉,自然是不可能管蹋顿和刘正的纠纷了,不少百姓知道刘虞病重,还有求神拜佛送东西聊表心意的,甚至有人如丧考妣,天天以泪洗面,可见刘虞真的很得人心。
但再得人心,在这件事情上,不少官员已经有了怨言和担忧。
毕竟,因为刘虞生病,过来蓟县喊冤的刘正、轲比能等人,被骑督尉鲜于银派人喝令停在了城外驻扎。
只是那刘正也是别具一格,竟然就在城外搭起了帐篷,这一连一个半月,下雨天他便和轲比能等四百多人吃吃喝喝,天气好就带着轲比能等人在城门外遛弯,遇到贫苦百姓,还不时救济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