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汝南陈氏-第2/3页





        结果又过了几日,上京又送来了几箱书,竟是更珍贵的带有陈家父子批注的书!

        还附赠了陈彦之的亲笔信,信中陈彦之言辞恳切,诉说着这些年他们这一支从汝南背井离乡,却因条件所限不得不与主家断了联系,又说其父生前夙愿便是魂归故里云云。

        那段心酸的历史,艰苦的岁月,在陈彦之信中娓娓道来,读信的人哭了,听信的人也哭了。

        末了,陈彦之还说,如今他们这一支好不容易混出了个人样儿,有了那么亿点点余力,自然不会忘记这些族人,故而为大家准备了这些东西。

        又说如今朝中风云变幻,陛下仁德,太子殿下励精图治,大靖未来可期,他们老陈家大有可为,也希望助族中一臂之力,日后大家同气连枝,共襄盛举!

        随信还附上了白银千两,让族长在族里建立族学,并约定此后每年他们幽州陈氏都会出资千两,供族中子弟求学之用。

        最后,也是最让众人激动的,便是陈彦之应允,每三年陈氏子弟中最为优秀者,可赴上京,由他亲自考察,安排前程……

        厚厚的一沓信纸。

        先细数那些年的艰辛不易,聊表寸心,表示自己吃水不忘挖井人,又话音一转,气势由低沉转向高昂,告诉陈氏子弟未来可期,激起众人心中的热血。

        又有幽州陈氏给他们兜底,他们何愁不能闯出一片天?!

        老陈家的人在读了这封信后,全族人都沸腾了!

        他们要读书!

        他们要去上京!

        他们要共襄盛举!

        他们要创造大靖明日之辉煌!

        耷拉着眼皮子的老族长掀起眼皮子看了一个个打了鸡血的族人一眼,实在不忍心告诉他们看看自己的斤两。

        人家说了,每三年,最优秀的那个,还得要考查通过了才行。

        一群傻狍子,也不知道在高兴个什么劲儿……

        罢了。

        这样也好。

        大靖的官制如今还是察举制,若是无人赏识,无人举荐,便是你再有才华能力也无处施展。

        那些比他们更甚的庶族尚且如此,又何况他们这群老农夫?

        如今,他们举全族之力,也不过供出了一个县衙的小吏。

        老族长是见过陈彦之祖父和父亲的,当年那一支离开的时候,还是他亲自送走的。

        后来那小子送他父亲的灵柩回来族里安葬,他也是见过的,只是没想到,这人竟有这么大的出息。

        还是柳家有眼光啊!

        一个商户女,一跃成为朝廷命妇,柳家一届商户,如今也搭上了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