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战乱再起-第2/4页



    李待问已经请求辞职二十多次,把手中的权力都放出去了,但依旧没有被皇帝准许告老还乡。

    崇祯又侧头问兵部尚书陈新甲:“张献忠舍河南而人在湖广、陕西交界,这三路现有兵力多少?”

    “回陛下,臣在兵部阅读文书核实之后,其数近十万人。”

    崇祯问谢升:“嗣昌此行应挂何衔?”

    “臣以为此行宜用督师辅臣。”

    崇祯召杨嗣昌上前,对他安抚道:

    “朕以寇乱,烦卿远行,朕不忍卿去左右。”

    “微臣实不称职,致方内多做,宵旰忧勤,咎皆在臣。

    蒙陛下又费其罪而用之,臣敢不竭其驽骀之力,唯死而止。”

    崇祯听到杨嗣昌决心以身许国的表态很感动:“卿行军以何者为先?”

    “兵难遥度,容臣驰至襄阳再条陈方略。

    兵事烦,倚监军以办寇,今其人多不可用。”

    “卿自择可者。”

    杨嗣昌立即顺杆往上爬:“如张克俭、宋一鹤皆可人选。”

    杨嗣昌又提出一些要求,如督饷侍郎张伯鲸应该移往楚豫用兵之地,江南用一户部司官催运即可。

    左良玉大有将才,兵也可用,应当晋升为平贼将军。

    崇祯一一允行。

    御前会议结束后,众大臣退去,崇祯独留杨嗣昌密谈,特别叮嘱他。

    “张献忠曾惊祖陵,决不可赦,其余剿抚互用。”

    杨嗣昌重重点头,表示知道了,陛下请放心,我定斩了他的狗头。

    闻听此言,崇祯大悦。

    杨嗣昌被授予礼部兼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官衔就任督师。

    随后崇祯赏赐杨嗣昌精美黄金百锭.大红苎丝衣料四套、斗牛衣一袭。

    赏功银四万两,银牌一千五百副、苎丝绯组各五百匹,佩以督师辅臣大印.拨剿饷五十万两。

    可以说崇祯把最后的家底都给杨嗣昌备上了,希望他能够再接再厉。

    三日后,杨嗣昌进宫向崇祯辞行。

    崇祯命光禄寺在平台为杨嗣昌饯行。

    崇祯亲执酒器为他酌酒,命左右向他敬酒三巡。

    酌毕,乐声大作,一名小太监手捧黄封呈上。

    崇祯把它打开,指着他亲笔所写七言诗道:

    “辅臣督师,事不常有,今写数字赐卿。”

    杨嗣昌跪下接过,朗诵道:“盐梅今暂作于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蜻,还期教养遂民生。”

    不得不说,崇祯也是一个喜欢作诗,且赏赐给臣子的人。

    因为到了这个时节,除了卖一下自己的才华,他真没什么太多的赏赐。

    对于大明的忠臣而言,他们倒是不在乎身外物,就吃这套。

    朱由检听他念罢,忍不住笑道:

    “朕为卿赠行!”

    他的诗巧妙的借用典故,预祝这位盐梅上将马到成功,令杨嗣昌心潮起伏难以抑制,边哭边拜。

    在杨嗣昌出征之际,崇祯终于答应了辞职二十八次才被允许的户部尚书李待问。

    此时他已经完全不能行走,在返乡的路上,给崇祯写了最后一封奏疏。

    请求皇帝免除三饷,大明已经被拖垮了,把各地百姓都推向了流寇以及锤匪,甚至京畿附近都有百姓主动跟着清军去辽东种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