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各回各家(二合一)-第4/5页





    纵然是祖大寿带队也无计可施。

    由此可见,大明对于大清的战争,这个时节就完全处于守势,在兵力、财力方面上也逐渐失去了优势。

    更不用说明军的指挥系统也陷入了混乱当中。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崇祯还是他下面的谋臣们,都想着是如何推卸责任,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特别是有些聪明人看出来清军只想劫掠,便任由他们劫掠了。

    总之不去攻打北京城,夺了皇帝鸟位,都好说。

    甚至进一步说,清军劫掠劫掠的也不是我的家产,着什么急啊?

    崇祯以宦官为心腹,行使监军大全。

    不但使得文武将吏难以施展各自的才能,同样也不想在他们的手底下打仗。

    太监可比文官还会抢功呢,他们要把功劳抢在手里,去让皇帝高兴,至于什么钱财,只有他们收孝顺的份,从来没有往外撒的时候。

    谁愿意给他们效命啊?

    都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依旧没有看清楚明军所需要的版本是什么?

    单纯的认为皇权至高无上,只要皇帝高兴了,我管其余人高兴不高兴做什么?

    总督关宁太监高起潜,当清军出走的时候,得到冷口守将请求率兵守住关口,以堵住清军的归路。

    他却下令让清军出关出到一半咱们再去进攻,实则内心想的就是赶紧让清军滚蛋。

    直到清军全都出关后,他都没有率兵增援冷口,导致守将打了一半便后撤,完全放弃此地的守卫。

    就斩首三级的战绩,还是被兵部侍郎仇维祯给太监叙功填上的。

    结果被御史弹劾说是给太监叙功别有用意,请求罢免内臣督兵,被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崇祯听的大怒。

    太监就不能立功了是吗?

    你们就是想要让朕再次放弃耳目,然后任你们摆弄欺骗,顺便就把金御史下了诏狱,前去陪高迎祥。

    恰巧外面雷声轰鸣,一道闪电从御座前略过,吓得崇祯以为是上天给他警示,莫要做违背祖宗的决定。

    当庭释放金御史,免得糟了天罚。

    无论是清军还是锤匪,都可以在京畿之地来回自由,就让天下人看大明的越看越要失去民心了。

    连京畿附近的百姓的生命财产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更不用说其他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大明君骄而臣谄,兵弱而民穷,就快灭亡了。

    相比于东路战况孱弱,大明数万官军目送清军离开,靖辽伯吴国俊则是连战连捷。

    他给崇祯上的奏折是天天收复失地,逼的锤匪后撤。

    实则是帮助贺今朝护送人口。

    纵然有百姓想法子逃回官军这里,也被他好好收留,然后第二日便再差人送回去。

    如此搞心态之下,让这帮不肯离开家乡的百姓,到底是死了心。

    天子脚下,官匪勾结。

    他们还能活着,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了,谁还敢逃跑?

    祖大乐得到了祖大寿的书信,言东方战事已经结束,勿要再生事端,击溃锤匪便迅速后撤回辽东老家了。

    皇太极派遣多尔衮等人可是在进攻锦州,那里兵力空虚,要是清军狠了心进攻,怕是难以守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